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89|回复: 0

长三角抢跑“新能源”

发表于 2007-11-21 14:3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 时间:2007-11-20 9:13:1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长亮]
4 K# H) x4 F2 v& l# d. E% v光伏太阳能论坛 Photovoltaik Solar Forum3 l- a& Z: n8 O
  长三角的新能源企业,最近出尽了风头———在日前评出的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十大制造企业中,长三角占7家,大名鼎鼎的无锡尚德不说,中电电气(南京)、江苏阿特斯……个个皆非等闲之辈;而在德勤2007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榜单上,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更是以27542.27%的成长速度独占鳌头。
3 I8 m8 y% w+ ~  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W0 S( p, B1 f, X# ~* F
  中外资本抢滩急
0 Q$ A) E( s8 L' e" ^) w8 a  无锡惠山日前举办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规模不大,可嘉宾们个个来头不小,他们之中既有世界风能协会主席凯恩·阿尼尔、欧洲生物质能协会主席亨氏·考匹兹这样的国际新能源产业权威,也有欧盟前主席雅克·桑特这样的前政要。凯恩·阿尼尔一行在中国,日程安排得特别紧,一路马不停蹄。无锡会议刚刚开罢,他们即刻赶赴杭州,出席中国与欧盟循环经济论坛。此时在上海,一个国际性的风能展已经虚位以待。
  ?5 g1 {  j' D# q  长三角各地竞相邀请新能源协会的专家,着眼点在于“招商引智”。无锡市惠山区副区长顾智杰说,全球65%以上的风电机组分布在欧洲,仅德国、西班牙、丹麦三国的风电装机就占到全球的半壁江山。欧洲也是并网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最多的地区之一。“与此相对应,世界上最优秀的新能源企业也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通过协会的牵线搭桥,我们可以吸引他们过来投资设厂,也可以开展技术合作。”8 H) x1 D8 k& U9 \
  事实上,各路资本已经瞄准了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产业。今年以来,台湾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已经落户昆山;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赛维LDK与苏州吴中签订了总投资达10亿美元的新能源项目……在台资、外资汹涌而入的同时,长三角的民营资本也没有无动于衷:温州电气龙头企业正泰集团投资2000多万美元,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其首批太阳能光伏电池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表示,2010年前产能将扩大到300兆瓦,实现产值120亿元。
1 z+ _4 t/ o, w% H  分享新能源“盛宴”
0 B. D5 H, q: |$ v1 C5 C% M' f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顾为东指出,对于长三角来说,新能源产业是一道无法拒绝的“盛宴”。
) }. N9 F# K( r: @8 ?1 F0 D  以风能产业为例。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透露,我国计划2020年将风电装机总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如以每千瓦装机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未来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多亿元。据顾为东估计,仅“十一五”期间,全国风电装机总量就有可能增加到2000万千瓦,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1300多亿元。8 b8 d) O5 G$ Y$ w  B
  资本忙着“捕风捉影”,各地政府自然也不甘落后。江苏吴江市工业园区一位官员说,如果不加紧规划,尽早形成产业链,就会留下“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遗憾。为了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长三角两省一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法规,其中江苏省更是坚定了打造“世界太阳能光伏第一省”的决心。该省发改委官员说,经过努力,目前江苏的光伏产业已经占到了全国的70%。浙江则倡导变废为宝,通过生物质能发电来缓解电荒。据介绍,现有8家企业有此技术,已累计“消化”垃圾120万吨,生产电力3.7亿千瓦时。
" Z4 @5 b4 j5 q) p" C! }bbs.solarzoom.com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长三角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具雏形。比如,无锡惠山区集中了24家风能设备生产企业,分别从事着风能发电底座、塔杆、轴承座、法兰、风叶等多种风能设备零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浙江海宁袁花镇一个镇,就聚集了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429家,形成了集整机、制管、配件生产及销售网络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近2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
6 P9 G" P1 ]  E  j0 y% `光伏太阳能论坛 Photovoltaik Solar Forum  呼唤自主创新光伏太阳能论坛 Photovoltaik Solar Forum) X+ P/ s2 `) r! c2 C' c3 B. i9 Y8 ?
  日前,浙江海宁爆出一则新闻,12家太阳能企业老总联名“上书”海宁市政府,希望能依托海宁技校开办新专业培养技能人才。在市长两度批示之后,全国首个太阳能利用专业开班。
) }+ h. ]7 b3 n% X2 w$ l% M0 m6 l光伏太阳能论坛 Photovoltaik Solar Forum  “一线技能人才的稀缺,已经影响了海宁太阳能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浙江钱江潮光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良感慨地说。目前,海宁太阳能企业大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解决技工紧缺矛盾,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导致产品平均合格率最高只有85%,前景堪忧。" E  U. k  S. K% X/ O% o+ m. p) h
  人才匮乏是当前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遭遇的瓶颈之一。江苏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这样描述该省光伏企业的现状———产业大,企业小,小萝卜头太多。像无锡尚德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太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结果与国际光伏企业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光伏产业上游技术要求很高的多晶硅生产,国内目前仍几乎是空白。而风电产业,其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基本上都要依赖国外技术。3 q' F. l- n0 ]$ ]- n
  顾为东则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光伏产业是高科技、新能源产业,但同时也是高能耗、重污染产业。“我们将近95%的产品都只能用于出口,国内没有市场,这样岂不是在为国外的清洁能源打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