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目录 引言 一、人人都是语言天才 二、自学的岔路有很多,怎么选择? 三、英语入门 四、英语精功 五、语言、文字、语法起源思考 六、英语是个超级大骡子 七、其他语言对英语的影响 八、英语真正的秘密
8、不定冠词为什么分a和an
我的想法也恰好和个别研究者的观点吻合。在元音音素单词前用an替代a,是因为如果元音音素单词前加a,就不好发音了,很容易混淆。
9、动词过去式为什么有不规则形式?
动词过去式为什么有不规则形式?全部直接加ed(或d)等多省事?我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古时候的英语过去式的形式有很多种,只是发展到后来才简化的,而那些不规则的动词,是按古代的规则来不及简化的动词。好消息是,某些英国英语不规则动词,到了美国成了规则动词,比如dream、lean。我相信,和不规则名词一样,英语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这些不规则动词最终会规则化!
其实,英语还有一些词类,在古代都是有很复杂词形的变化形式,只是后来才简化的,今天所谓的不规则变化,在古代时就是规则变化,只是个别的还来不及简化。现在,英语之外的某些语言也还保留很复杂的词形的变化,因此,在诅咒英语不规则的东西太多时,又要保持一颗庆幸心理:有的语言比英语还复杂呢。
10、连读、失去爆破、句子的重读
汉语的连读现象比较少,原因是汉字一字一音,一般总是声母(对应英语的辅音)开头,所以连读的机会较少。但是也不是没有,比如,花儿、天安门,念快了也会念成连读。英语不少是辅音结尾元音开头,说话说快了,自然而然会造成连音。我认为这些规则根本不需要背,说多了,自然就会发成这样的音。
失去爆破的规则我认为也是自然而然的,都不用记,自己试一下,如果当一个爆破音跟另一个爆破音时,前面这个爆破音你还要发得很清晰,那是多么的别扭,搞不好你就会把元音插到俩爆破音之间了。
句子的重读也可以望文生义,重要的信息,强调的信息要重读。
11、语法学家有时很迂腐
语法学家有时很迂腐,认为任何一句话都必须按什么主谓(宾)等结构来分析,如果在你的对话中没有找到主谓(宾)结构,他就说你省略了。其实口语中,结合语境,任何成分都可以构成一个句子,何必非要分析出主谓(宾)结构之类的结构来呢?比如,没听清楚时你说pardon,语法学家偏要说全句应为I beg your pardon;你说sorry,语法学家偏要说全句应为I'm sorry。等等。在传统的英语教材上,大都是按这种迂腐的结构编写的,其实,生活中的口语很多时候一个单词就是一句话,比如“What?”即可提问了。新概念英语教材有一个优点是,没这么迂腐。
最迂腐的语法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要把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结构分析得一清二楚。其实,只要你的表达符合习惯,不会分析句子结构又又什么问题呢?有几个小朋友会分析句子结构的?他们说话还不是没问题?
12、eh?
汉语问人的时候有时很简单,直接在陈述句后面加“,是么?”就可以了。其实英语口语中也可以这么干!加“,eh?”即可,就不用搞什么倒装之类的结构了,比如,Great show, eh?(好节目,是吗?)。
13、学了英语,更能发现汉语之美
越是深入了解英语,经过对比之后,才越发现汉语之美。所以,只要中国强大了,汉语的魅力将会不可阻挡,说不定成为新的世界语。所以,即使在学英语,用英语,我们都要有意识地给外国人灌输汉语文化、汉语思维,为将来汉语流行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嘿嘿!
中国政府过于崇拜英语,什么考试(不管与英语沾不沾边)都是英语最重要,主要靠英语成绩来排挤人,这是很有问题的做法,最终会害了汉语的。而且,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极端做法,英国人美国人都为此感到惊讶!尽管表面上政府说要弘扬汉语,但是考试却另一套做法,显得非常虚伪。作为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特别是政府的做法有问题时,更感觉到爱护祖国文化,匹夫有责。我虽然由于自己的原因要自学英语,但是我认为,不要媚英语。特别是发现汉语实在是有很多的优点时,我认为更要推崇汉语。学别人的文化,是为了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是为逼死自己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