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08|回复: 5

地面系统中的地质勘查报告

发表于 2011-5-9 17:39: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在设计地面系统的时候,需要根据场地的地质状况设计基础,但是本人对这个流程还不是很了解,希望有过临床经验的过来人指点一二,谢谢!
1. 地址勘察报告出具单位有何资质要求?是不是一般的设计院就可以?
2. 多长时间可以出一份这样的报告?从委托,到报告完成。
3. 对于光伏系统,报告的那些值是系统设计所需要的?除了用于计算基础截面积的承载力值,还有什么?
4. 报告根据什么来收费?是不是面积越大,探井的数量就越多,相应的收费也就越高?一口探井的价钱大概是多少?

希望能有人来指点指点,供大家学习,当然,也满足下我的好奇心
发表于 2011-5-10 09:38:48 | 查看全部

资质要求:工程勘察证书。合同签订要看两家公司的流程速度,从勘察到报告一般20-40天。
对于升压站和地面建筑的勘测,尤其是升压站的勘测非常重要。
一般探井,1延米300元,一般报价的时候告诉你总的延米数量。

评分

参与人数 2下载券 +15 +15 +1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10 + 10 鼓励有意义的热心回复!
Rikio + 5 + 5 + 1 谢谢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0:52:17 | 查看全部

回复 sunqiao_bj 的帖子

谢谢大侠的回复。
你提到的1延米是什么概念?等于1米?

另外,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础设计供分为三个等级:
甲级
  1.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3.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4.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5.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6.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7.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8.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9.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光伏系统的基础设计应该都属于丙级,那工程勘察单位的资质也只需要丙级就OK了,对吧?
发表于 2011-5-10 12:59:55 | 查看全部

首先,这两个丙级的概念不一样。基础设计的丙级是用于区分建设地点的各种情况,设计院资质的丙级是指设计院级别。基础设计分为三个等级:甲乙丙,根据当地地址情况和工程重要性界别确定的;设计院资质是对于工程规模的划分。主要看总投资多少、建筑规模多大等,在每个级别的资质里都有要求。目前看来,光伏建筑工程,丙类(含丙类)以上都可以。有的用甲级,是为了好看,有分量而已。


按照可研要求的深度,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参考地勘报告中的地层分布,例如从上至下,粉质粘土、沙土、卵石层等,和每层的承载力情况,承载力的单位是千帕。再参考当地有无冻土层,有的话,冻土层深度是多少。因为基础底面一定要做到冻土层深度以下。综合以上情况。


延米是在单位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官方的计量单位,单位截面是双方认可的。做地勘要用钻井的方式取土样分析,来鉴别土质的具体情况,比如各种土层的厚度、强度、地下水深、有没有腐蚀性的物质。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支撑这个建筑物的受力情况,看建筑物在那个层面上受力,基础就要做到那层土质上面。

探井数量越多,需要投入的越多,费用相对越高。



评分

参与人数 2下载券 +15 +15 +1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10 + 10 鼓励有意义的热心回复!
Rikio + 5 + 5 + 1 热心详细的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7:39:17 | 查看全部

回复 sunqiao_bj 的帖子

谢谢兄台的鼎力支持

基础为什么一定要做到冻土层以下?如果当地冻土层深度为3米,而光伏地面系统的基础要做到3米+?
再者,对于“看建筑物在那个层面上受力,基础就要做到那层土质上面”的描述也不是很理解,能不能再详谈一下?

再次感谢你的宝贵经验
发表于 2011-5-11 08:45:05 | 查看全部

防止冻涨,基础标高变化,这是规定。
所有的建筑物都要通过基础将其自身的重量及活荷载传到岩土的持力层,所谓的持力层就是能够承受这些建筑物的荷载的土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下载券 +10 +1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10 + 10 鼓励有意义的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