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1-9-13
- 积分
- 35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面临两头在外的产业困境,中国光伏企业有必要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事实上,“垂直一体化,做全产业链”已在太阳能领域得到肯定。当前,从先入行到“后进者”,投资者们已经纷纷踏进了“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的模式。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中国光伏企业要想同国际光伏巨头一较高下,自身实力还有待提高。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一个行业要想长足发展并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充足的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成长。中国的光伏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还得先从自身的薄弱环节抓起,层层推进,这样才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近几年,太阳能技术在我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历程。但随着国际油价的极度疲软以及金融危机的蔓延,作为替代能源的太阳能产品在经济性上正遭遇严峻考验。据悉,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国内已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歇业,剩下的只有50家左右。一时间,“寒流”在这个曾经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朝阳行业中肆意侵袭,光伏行业的并购潮暗流涌动。
今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持续回暖,让不少企业似乎又回到了金融危机前“被定单追着走”的时代。然而,行业的快速回暖,却难掩原材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两头在外”的严峻现实。 那么,面对 “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尴尬,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我国光伏企业该如何突围?
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光伏企业扩能,年底产量增幅将超过50%;三年后将实现光伏企业并购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