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9-5
- 积分
- 3520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2011年12月1日上午一上班,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郗文勇,就急匆匆直奔会议室,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听取“千万降本增效攻关计划”的最新进展。“降成本,就是增效益,天威薄膜光伏公司把降本增效放在管理创新的首位,作为应对市场严冬的一大利器。”郗文勇说。
     2011年4月份以来,欧债危机加剧,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多晶硅组件价格由当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了50%以上,中国光伏行业几乎全面亏损。保定天威保变旗下的薄膜光伏有限公司当然无法置身事外。这家2010年走向市场的光伏行业“新兵”,遭遇到严峻考验。
     原材料的国产化,是“千万降本增效攻关计划”的重中之重。过去,他们使用的原材料大都进口,本身价格就高,再加上运费,占了生产成本的大头。“如今不同了,以接线盒为例,过去都是用进口的,算下来每个70元人民币;国产化后,每个20元。一兆瓦用一万片薄膜电池板,需要用1万个接线盒,能节省50万元。”郗文勇介绍,通过原材料国产化,公司几种主要原材料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1年PVB膜单位成本下降24%,导电银胶降幅达56%。
      对企业来说,采购,是要花钱的,但天威薄膜却从中找到了“生财之道”。采购部优先选用信誉好、质量好、服务好、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通过沟通协商,实现“按需采购”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原材料PVB膜的采购用“先使用、后付款”的方式,取代之前的预付款采购模式,采购资金周转率大幅提高。通过实施“千万降本增效攻关计划”,预计天威薄膜生产成本一年减少1000万元以上。
来自: 河北日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apple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