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8|回复: 0

光伏企业应当顺势而为

发表于 2012-2-8 10:4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光伏产业2011年的痛苦挣扎与2010年的高度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诸多对光伏产业充满信心并投身这一行业的企业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回顾2011,这一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高度依赖欧洲市场需求的国内光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这一年,美国光伏企业对深陷水深火热的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严重打击了中国光伏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信心。这一年,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低迷状态。欧债危机严重拖累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今年欧盟仍然需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债务危机的处理上,欧洲各国也将普遍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必然导致欧洲各国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力度下调,光伏装机增速将会放缓。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欧洲市场需求不振必然影响到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光伏企业。而国内尽管在去年推出了光伏上网标准电价,但是整体装机容量依然有限。这意味着光伏组件和多晶硅的市场需求依然疲软。与需求疲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光伏组件和多晶硅产能的严重过剩。供需失衡必然导致大量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但是客观环境已经摆在面前,这是无力改变的事实。目前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切切实实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样生存下去。要想生存下去,首先要认清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要认清产业发展的趋“势”,然后顺“势”而为,改变自身的发展策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顽强的生存下去。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光伏产业必然会经历“成长期——整合期——成熟期”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在成长期行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是不断有新企业涌入。这一阶段产业发展速度往往较快,但是竞争手段主要集中在成本和数量上,以追求市场占有率为主。随着企业的大批涌入,光伏组件和多晶硅的产能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光伏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滞销,企业利润大幅下跌,不少企业破产。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具备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生存下来,市场趋于成熟,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竞争的主要力量。这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也是大势所在。

  那么从光伏企业的角度来看,应当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采取合适的举措确保自己熬过“寒冬”。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说,当前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了机遇。订单下降,行情不好带来的业绩下滑影响了公司的收入,但是此时光伏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内部建设,致力于提高产品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适当收购相关的企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英利最近宣布进军橄榄油市场,这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多元化战略。但是我们认为这反而会分散英利的注意力,不利于其光伏业务的发展。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优势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对于中小光伏企业来说,应当把握细分市场的机会,充分利用大企业留下的市场空隙,实现专业化和精细化运营。


该贴已经同步到 Brian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