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9|回复: 0

光伏的2012年:类单晶时代到来

发表于 2012-2-29 08:52: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丹霞厅内,Paul Beaulieu站在投影仪旁,手臂不停的挥动,每一张切换的幻灯片中,都伴随着他滔滔不绝的宣讲声音,表情略显夸张而又夹带着激动。

  “使用我们的MonoCast技术,出产的类单晶良品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远超于目前其它的技术水平。”Paul Beaulieu相信,2012年光伏行行业的类单晶时代已经到来,而更高的转化效率将助推全球光伏安装市场的扩大。

  Beaulieu是美国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 Advanced Technologies蓝宝石材料集团(以下简称GT)副总裁,国内晶硅厂家的多晶硅还原炉、氢化炉等设备基本由两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即美国GT 和德国MSA。

  类单晶 (Mono-Like)是一种新技术,即通过对多晶制程的改造,在原材料质量不变下,将多晶做出类似单晶的硅晶圆质量,从而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综合目前各企业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类单晶硅的平均效率在18%左右,较之多晶硅电池16%的转化率已高上许多。

  中国第四大组件生产商——阿特斯阳光(CSIQ.NSDQ)一位高管对记者坦言,该公司该效太阳能技术ELPS已让类单晶电池的转化效率提至18%以上,组件的转化效率则高过15.8%。今年计划提高今年ELPS产量至400-600MW,占其2012年出货量的1/4。

  此前,类单晶未大量普及的原因,除了外观仍被部份终端消费者所排斥、太阳能市况不佳,诸多光伏从业者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及停产危机等;更重要的是,类单晶的生产良率控制仍然不佳。

  一位光伏从业者表示,类单晶取代多晶及P型单晶,均符合成为未来趋势的推断,但类单晶在量产上其实仍有诸多点待突破,尤其投下的籽晶成本不低、如何去除杂质等问题依然困扰业界。

  Paul Beaulieu告诉记者,类单晶在结合先进电池加工技术的情况下,MonoCast技术可以在材料成本减少20—40%的前提下,可实现的效率转换率超过19%。

  目前保利协鑫、昱辉、晶澳、英利等大型光伏业者均开始着手研发类单晶技术,随着该技术和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这些公司的长晶设备均将转换为类单晶设备。

  其中,晶澳在中国光伏业界最先推出名为Maple的类单晶电池,其转化率高达18.4%;保利协鑫在2011年推出的“鑫单晶”新型硅片,为采用类单晶硅锭制造而成,转换效率最高为18.5%,保利协鑫计划该产品的产能达每月1亿片。

  “我们在中国有很多的客户,同时正是中国优质廉价的组件带动了美国光伏市场的成长。”Beaulieu说,类单晶产品的应用使得美国家庭用户享用到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而这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努力,“所以我们反对任何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指控”。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于美国时间2011年11月9日正式立案,并将于今年3月中旬出台初裁结果,总计涉及金额约20亿美元。(

来源:21世纪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