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8-29
- 积分
- 102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三大“利好”的冷思考之二:汇金能否救市? ——2008中国股市系列分析
2008年9月19日,又一个特殊的日子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册,也将给我们这一代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上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上证指数涨停!所有股票封住涨停!
火红的大盘,火红的个股,映红了被套牢损失达50%以上的投资者:笑意写在脸上,但心里却在潺潺流血!往后还会有多少这样的“好日子”?明天,大盘你是否会依然涨停?
据分析,制造“9.19行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层连夜出台了三大利好:从9月19日起,实行单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汇金公司被允许从即日起进入二级市场,择时择机地购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三大国有银行的股票;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股票。
针对以上三个“利好”,应该怎样解读?
今天着重分析三大“利好”之二:汇金公司入市能否救市?
汇金公司全称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16日,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对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支持其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汇金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3724.65亿元(RMB)。就目前汇金控股的金融机构而言,其面临的是一个多部门监管的格局:央行通过其行使金融稳定监管职能,银监会行使行政和资本监管职能,财政部行使财务监管职能,而汇金只能行使股东监管职能。
汇金公司此次入市,显然是授命于危难之际。既然如此,那就必然带着特殊使命:汇金入市是为救市?为赢利?汇金公司入市必须按照授命操作,大方向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所以,它仅限于购买上述三个国有大行的股票。(从汇金公司的职能和此次入市的授命来看,也可以理解为“回购股票”,那么,上述的三个“利好”其实可以合并为两个“利好”。)
汇金公司入市购买三大行股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是为利益而来?还是真来救市?
首先,看工商银行(601398)股票的结构:截止到2008年9月19日为止,流通盘为149.5亿股,除去发行的H股,共有限售A股2375.7596亿股。按照不低于2008年9月19日的收盘价3.78元计算,其未解禁的限售股市值超过8980. 38亿元(RMB)。
再看中国银行(601988)股票的结构:目前为止,流通盘为64.935亿股,除去发行的H股,共有限售A股1713.254047亿股。按照2008年9月19日的收盘价3.36元计算,其未解禁的限售股市值超过5756.533598亿元(RMB)。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两大行中的实际解禁股市值高达1.47万亿之巨,哪只股票的限售股市值也比汇金公司的注册资本大。当然,有分析人士推测,汇金公司实际运作的资本可达一万亿。就按照这个推测的资金计算,想全部托住两行的限售解禁股也不可能。假如按照上述两行各减持30%计算,也要44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进行增持,况且对于中央汇金公司来说,它的资金也不可能全部用来增持三行的解禁股票。
从时间上来看,汇金公司增持三行股票也有很多疑问。第一,截止到汇金公司入市消息发布为止,汇金公司增持了吗?如果汇金公司18日买入股票,那么按规定,它确实当天就应当通知所增持股票的银行,因为被增持的银行在汇金公司增持的次日必须发布相关增持公告。但是,我们看到,截止到9月20日,上述三大行并没有发布相关增持公告。可见,在9月16日到19日为止的交易周内,汇金公司并没有象市场期待的那样出现实质性的增持。第二,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行为指引》第七条:相关股东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规定,以及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一般应于10月31日前完成三季报披露工作这个惯例来看,即使上述三大银行在三季报最后披露日(10月31日)发布三季报,按照规定,汇金公司在国庆节长假后的十月份里都不能增持上述三大行的股票。也就是说,假如汇金公司确实认为三大行具有投资价值,那么,它的增持行为将发生在9月22日到9月26日的交易周内以及11月3日以后的交易时间。假如按照周末市场对于下周行情演变的上涨预期,那么,汇金公司则需要在高位追进三大行的股票。这个是显然不可能的。
因此,我认为,汇金公司入市,对于市场的作用只是一个“维稳”的信号而已,根本起不到托市的实际作用。或者,除非金融股出现再次暴跌,那么,汇金公司的作用才能得以观察。从管理层宣布汇金入市来看,也不排除管理层已经做好了市场出现极端走势的思想准备。或者说,因为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企业因为三氯氰胺事件引发的民族经济信用危机,反应到资本市场上,综合大小非、信息不对称等政策性信用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引发一场暴跌狂潮。从这个角度来说,汇金公司入市和印花税双改单,也仅是管理层的权宜之计而已。况且,这种权宜之计对于实体经济危机根本于事无补。
还有一个情况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有分析观点认为,汇金公司入市类似于平准基金,在二级市场上不获取任何收益的。但是,从汇金公司“基本职能”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这样规定的:“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既然汇金公司必须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并获得合理回报,那么,汇金公司入市,就不是一个平准基金的概念。到底是为托市,还是为利益输送而来?我提醒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其他一些中小投资机构的决策者和投资策略分析人士,务必高度警惕这个焦点问题。这是汇金和平准基金本质的差别!据此可以定论:汇金入市是为利益而来,而绝对不是来救市!
还有一个推测:汇金此次入市二级市场购入三大行股票,未必就是A股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和限售股,也有可能定向增发,还有可能是直接用外汇购买香港市场的H股。这个可能也是有的。
因此,对于汇金公司入市购买三大国有银行股票,对于目前因极度超跌引发深度恐惧的市场来说,实际效果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而已,不论是从市值,还是从获益方面考虑,大家不要过分地夸大汇金公司的入市期待,更不能一厢情愿地把汇金等同于平准基金。要知道,按照目前价位计算,未来两年的解禁市值就高达7.3万亿(RMB),再加上国内新股IPO、境外公司登陆A股市场IPO,还有增发股、公司债等,保守估计2009和2010两年间这些因素将占用超过8000亿资金这么一个规模,解禁股按照流通40%计算,两项合计也需要占用超过4万亿(RMB)的资金。这么大的市值,谁来消化?汇金公司是绝对不消化的!假如再成立所谓的“平准基金”,试想,这个平准基金的资金从哪里募集?中小投资者会申购平准基金,拯救了别人把自己的资金套进去吗?政府会包销平准基金吗?等于拿出年度财政收入过半的资金,政府自身还运不运转?假如就此摊派到地方政府财力承担,试想,因为1994年税制改革后地方财力已经捉襟见肘,再抽一把财力就可能引发内部动荡,这个募集方向也行不通。银行资金也是绝对不敢的,银行现在已经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未来几年会否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导致银行出现危机已经让管理层高度紧张。面向市场再发基金?我想,是很少有资金敢象2007年那样冒险购买的,甚至目前的各基金公司能否存活到两年以后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让我们把汇金入市理解为利好。相反,汇金入市,将可能为弥补其在海外市场的巨额亏损倒是顺理成章。毕竟,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几乎真空状态,极易被一个假象所迷惑,然后跟风追高,2007年中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假如大量的中小投机资金跟进,那么,汇金持有的股票、大小非、套牢盘等将蜂拥而出。试想,在目前宏观经济基本状况如此恶劣、美国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刻,你指望一个政策性的措施就可以让资本市场发生逆转,无疑于告诉一个重症病人,你的病不用任何救治,只要你每时每刻都重念你一定能战胜病魔就能慢慢康复的一样——结果是他将在恢复健康的幻想中慢慢痛苦死去。
对于此次发源于美国住房市场的金融危机,对于国内实体经济和管理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警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由来已久,各级政府违规操作、逆势操作的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使中央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也使深埋于房地产市场的危机爆发期往后延长,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不是摊薄了,而是在急剧积聚。因此,目前国内投资者包括各类投资机构们,务必高度关注,谨防被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所殃及,以致所有权人的投资资金血本无归!
综合一直以来的风险分析,再次继续空仓!
友情提示:本博客文章仅是个人投资历程中的分析观点的历史记录。不对任何投资者构成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