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4|回复: 0

“我国硅谷”正陨落 多晶硅产业救市忙

发表于 2012-4-20 09:17: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外有多晶硅企业竞争的巨大冲击,内有高企电价、盲目投资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多晶硅企业内外交困。可以预见,在这场自我救赎战中,80%的中小企业将无奈出局,而大企业则将面对更加来势汹汹的挑战。

      下午3点,正是上班时间,然而,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峨嵋山的工厂却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工厂,不仅没有听到隆隆的机器声,甚至除了保安之外没有一个工人。

      “已经快5个月了。”2012年3月28日,东气集团峨嵋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嵋山半导体)总经理王小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

      这家昔日素有光伏界“黄埔军校”之称、拥有我国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的多晶硅企业,如今被迫停产。

      “开工就意味着亏损。”王小强无奈地说。

      自2011年年底至今,“停产潮”已席卷四川的乐山、成都、雅安等地,包括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在内的多晶硅企业,几乎全部停产。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仅四川一地,总计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几乎在去年年底同一时间“戛然而止”,涉及国有资产上百亿元。

       就在四年前,四川乐山还曾经雄心勃勃地立志于成为“我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我国的“硅谷”。

      “目前还在开工的瑞能和永祥,也基本处于以搜集实验数据为目的的运营,月产量不足100吨。”四川一家光伏企业高管透露。

      停产潮不止席卷四川一地。来自我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已经停产,停产率已高达80%;仍开工企业中,多数因亏损运行,正逐步削减产量。

      “去年年底,多晶硅价格一路跌至25万元/吨,最低的时候一度跌至14万-15万元/吨。”王小强说。这样的价格让生产成本维持在40-45美元/公斤的峨嵋山半导体,一下落入现金流为“负”的尴尬境地。

      对于投产比较早、规模较小以及成本较高的多晶硅企业来说,25美元左右的价格几乎等于扼住了他们生存的“喉咙”。这些企业占到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的85%,涉及行业近一半的产能。“生存的可能性基本不大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林如海说。

      巨大的行业波动还波及了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等在内的国内多晶硅“明星企业”。

      这些依靠规模效应带来较低成本,年产量在数万吨级的大企业虽不至于“关门歇业”,“但我们已经是在薄利运营了,处境也很困难。”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来源:国家石油化工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