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8-29
- 积分
- 102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金融危机:我们为何更恐慌?
这场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将非常明显,它对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也将超过史上任何一次,其巨大的杀伤力也是我们依然记忆犹新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所不能比的。各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的救市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力度也甚于以往,但这不仅于事无补,反映到资本市场,经济下行预期反而导致全球股市连续暴跌,投资者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尤其是A股市场,在2008年里一直以下跌幅度第一“领跑”世界股市,直到上周,俄罗斯股市才“奋力一跃”,超越了A股市场而位居跌幅榜“马首”。
为什么发生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其本土股市跌幅却远远小于中国A股市场?仅仅是投资者信心的问题吗?是否另有其他不为投资者注意的隐性原因?
今天,我就黄金储备这个角度,简要解析为什么中国经济风险远远大于发生危机的美国本土。首先看一下中国自1980年以来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及汇率变化统计表:
中国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统计表 | 年份 | 黄金储备 (万盎司) | 外汇储备 (亿美元) | 外汇储备 增长速度(%) | 美元对 人民币汇率 | 1980年 | 1280 | –12.96 |
| 1:1.50 | 1981年 | 1267 | 27.08 | 309 | 1:1.70 | 1982年 | 1267 | 69.86 | 158 | 1:1.89 | 1983年 | 1267 | 89.01 | 27.4 | 1:1.976 | 1984年 | 1267 | 82.20 | –7.7 | 1:2.327 | 1985年 | 1267 | 26.44 | –67.8 | 1:2.937 | 1986年 | 1267 | 20.72 | –21.6 | 1:3.453 | 1987年 | 1267 | 29.23 | 41.4 | 1:3.722 | 1988年 | 1267 | 33.72 | 15.4 | 1:3.722 | 1989年 | 1267 | 55.5 | 65 | 1:3.765 | 1990年 | 1267 | 110.93 | 99.9 | 1:4.783 | 1991年 | 1267 | 217.12 | 48.9 | 1:5.323 | 1992年 | 1267 | 194.43 | –10.5 | 1:5.515 | 1993年 | 1267 | 211.99 | 9 | 1:5.762 | 1994年 | 1267 | 516.20 | 144 | 1:8.619 | 1995年 | 1267 | 735.97 | 43 | 1:8.3173 | 1996年 | 1267 | 1050.49 | 43 | 1:8.2984 | 1997年 | 1267 | 1398.9 | 34 | 1:8.2796 | 1998年 | 1267 | 1449.59 | 4 | 1:8.2789 | 1999年 | 1267 | 1546.75 | 7 | 1:8.2795 | 2000年 | 1267 | 1655.74 | 7 | 1:8. 2783 | 2001年 | 1267 | 2121.65 | 29 | 1:8.2767 | 2002年 | 1929 | 2864.07 | 35 | 1:8. 2772 | 2003年 | 1929 | 4032.51 | 41 | 1:8. 2769 | 2004年 | 1929 | 6099.32 | 52 | 1:8.2770 | 2005年 | 1929 | 8188.72 | 35 | 1:8. 0702 | 2006年 | 1929 | 10663.44 | 31 | 1:7.8087 | 2007年 | 1929 | 15282.49 | 44 | 1:7.3872 | 2008年(1-6) | 1929 | 18088.28 | 19 |
| (说明:我用于制表的数字,均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与报告》和“中国银行网”。)
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黄金储备增速非常缓慢,零增长是常态,而外汇储备,则大幅度稳步上升。这个情况从1994年以后尤其明显。
我在2008年10月11日《时过境迁:慎重对待后市走势》文章中分析过,1994年,是国家实行“分税制”,也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年。大量的中小国企、地方国企和集体企业倒闭,为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技术和产业技术工人这个现象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大量的廉价资源和廉价的产业技术工人,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在1998年到2000年间,外汇储备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出现了短时的放缓。当时我国政府采取的是拉动内需和人民币坚挺的经济和金融策略以应对国际消费购买力的萧条,从而使我们顺利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经济时光。但当时的金融危机与现在的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东南亚金融危机面积小,爆炸威力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小,而此次金融危机由世界经济老大引发的,危及面积大,爆炸威力大。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力相比较,就好像一颗手榴弹和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杀伤力相比较一样,显然没有可比性。
此后,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发,我们在2002年大幅度地提升了国家黄金储备,达到1929万盎司,约600吨。但此后几年却一直零增长,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中期。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为600吨,约占外汇储备为1.1%,仅占世界储量的2%,而美国黄金储备达到8133.5吨,约占外汇储备比例高达79.8%。中国的GDP达到美国的一半,而黄金储备却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在人均黄金储备上,我们与美国更是没有可比性。我们高达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却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次级债基金。这个现象的确匪夷所思。
自人民币升值以来,不断有经济学家前瞻性地呼吁增加黄金储备,以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外汇储备格局,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和经济及政治格局动荡的风险。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腾泰曾呼吁,中国应在短期内将黄金储备提高到2500吨左右,最理想的状态是长期保持3000吨左右,这样就可以应对多变的汇率风险。上海黄金交易所沈祥荣也发出过“中国应当增加黄金储备,以降低伴随外汇储备日益增长而出现的外汇风险”的呼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信息显示,我国600吨(1929万盎司)的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的1.1%,与很多国家相比明显偏低。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黄金储备在1000吨以上的国家和组织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黄金储备太少,导致经济肌体“弱不禁风”,而高比例地持有美国债券,则是我国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的最主要原因。
为什么我们不将持有的美国各类债所占用的外汇储备拿出一半用于购买石油和黄金呢?基于这一需求,一些国际金融寡头预期中国会大量买入黄金,所以黄金价格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连续飙升。飙升的黄金价格最终让我们望而却步,这个现象,与我国在增加石油储备上遭遇的困境非常相似。考虑到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却迟迟因为价格过高原因而没有增加,经济发展又使我们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因此,世界金融寡头联手将石油和黄金都推到了一个历史高位上。假如继续增持,就等于为这些投机寡头买单,而不增持,则只有忍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风险。这是长期以来一直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两难”的选择。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破题良策。
此次金融危机将给全球经济带来萧条的预期也压缩了对于黄金和石油的消费需求。因此,不能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将导致黄金价格飙升。现在市场上很多观点都“看多”黄金和债券。也有很多投资者问我,是否看涨黄金价格和债券市场。我认为不能简单地“非此即彼”。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损伤程度到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趋势上来看却呈现愈演愈烈态势。在经济萧条中,黄金和其他商品一样会因消费压抑而出现价格阶段性低迷。这是有可能的。债券作为一种传统金融工具,和股市一样,也会出现相对的低迷。基于各国央行联手降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债券市场出现长达超过两年的牛市。我认为,这个观点仅仅是教条地搬用经济教科书模式而已,是一个相对论的观点。经济大萧条中,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只是下跌的幅度大小而已。当然有一种现象除外,那就是犯罪率。它可能会伴随经济萧条而大幅度上升。黄金和债券可能会比其他品种有一定抗跌性,表现得跌幅相对少些,但不能因此等同于上涨。我认为,各国央行救市措施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会出台更多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配套着财政措施。美国即将实施的8500亿的救市计划中,有相当比例会用于债券发行或者释放黄金储备以募集足够的资金。债券市场和黄金市场标的物将变得相对充裕。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指望已经深陷流动性危机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来炒作,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看淡目前的黄金和债券市场。因此,目前阶段我不认为是介入债券市场和资源类市场操作的最佳时机,明后两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合适的介入区间。当然,这是基于趋势的分析,至于实际操作,则要因时因地而异。
我坚持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分析观点:在热烈的气氛中要学会急流勇退,生存然后才能操作,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或许会减少一些收益,但可保证“长生不老”。这是中小投资者永远遵守的戒条!我上周末在QQ群里发表了这样的观点:本周应该是惊魂未定的走势。今天大盘果然在此次金融危机重灾区银行板块的带领下出现了垂直拉升,这个走势就像一个人在遇到重大灾难后所表现的精神不稳定是一样的感觉。因此我认为,不论后市是否有利好出现,都不能掩盖或解释金融板块这种惶恐走势,也更加凸显了后市风险之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