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8|回复: 1

中国企业抢占日本光伏市场受阻

发表于 2012-6-5 20:44: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4月5日,当日本上网电价出台一周后,英利对外宣布在东京设立日本区域总部。和英利如出一辙,天合光能、阿特斯也在日本设立子公司。

  除了这些光伏巨头,一些第二梯队的光伏制造商也紧随其后。4月12日,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在日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润光伏日本株式会社,注册地址为日本福冈市博多区,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半成品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进出口相关业务及太阳能电站的投资、运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在日本的快速布局看重的是7月份即将爆发的大型电站市场。而在此前的40年间,日本国内光伏市场主要以住宅系统为主。据Solarbuzz的亚太光伏市场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内,住宅市场占到了市场总量的86%。

  较高的电价补贴让中国的光伏制造商看到了商机,大型电站的投资回报率(IRR)有可能高达20%。

  海润光伏宣告成立日本子公司的同一天,天华阳光和上海超日太阳能签署《合作开发光伏电站项目协议书》,双方约定在2012 年日本光伏市场合作建设100MW的项目,其中超日太阳负责优质组件的提供及部分金融服务;天华阳光负责项目开发、投融资和EPC服务。

  早在2007年,苏维利所掌控的天华阳光便进入日本市场,并于去年完成日本第一个开发项目——爱知县鹿岛的787KW光伏电站。此次,与超日太阳能雄心勃勃的合作,看似是产业链优势互补,却引发了业界的质疑。

  “在日本,获取项目和土地并不是十分容易,特别是对外资有着严格的把控。”一位熟悉日本市场的市场人员如此说道。

  的确,不论是进入日本市场最早的尚德,还是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最大的晶澳,都对下游的延伸保持谨慎。以尚德为例,虽已进入日本市场长达6年之久,团队已达80多人,但在日本市场的收获依然甚少,2011年出货量仅50MW左右。这与其当年2GW多的整体出货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据英利市场部客户经理肖亚东介绍,其日本分公司以销售组件和户用小型应用系统为主。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看似繁荣的日本市场,对外国企业门槛设置甚高,并不值得大家一拥而上。

  高准入门槛

  国内光伏企业蜂拥去日本淘金,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组件企业而言,要想进入日本,必须得到其复杂的流程认证。

  在日本市场,主要有两种认证:由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Japan Photovoltaic Energy Association)颁发的日本住宅顶部太阳能系统JPEC认证以及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apan Electrical Safety & Environment Technology Laboratories)颁发的太阳能组件JET认证。

  如果中国制造商要想进入日本地面电站市场,首先需得到JET认证。而在国内,目前拿到此认证的企业仅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

  2月23日,索日新能结束了漫长的等待,获取来之不易的JET认证,拿到进入日本市场的通行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通行证审批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而且是从年初至今唯一获取JET的企业。即使是制造业大佬英利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今年大概会有5家公司拿到JET认证。中电光伏也等待了很久,七八月份应该会有结果。” 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经理崔娟娟说。

  崔娟娟将申请JET的过程总结为痛苦而漫长,“报备的材料一定要选择行业中最好的,比如TUV莱茵,UL认证都齐全的辅材,且最好是美国日本的品牌。”

  不难理解,在日本,太阳能发展成为一个流通渠道严密的成熟市场,和通信、汽车等工业产品一样,外国产品的进入极为困难,更何况目前在住宅中作为家电一部分的太阳能系统。

  25年的质保期,让日本消费者对外来品牌非常谨慎。即使是中国组件价格优惠,优势并不明显。“在日本市场,产品最重要的是品质和服务,价格排最后。”崔娟娟如是说。

  如此看来,除了复杂认证这一层有形门槛,要想进入日本市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还有很多无形门槛需要克服,而在此间日本文化中的谨小慎微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崔娟娟介绍,日本组件的订单细化到每个技术环节,不仅需要工厂的检查方法和流程,而且要系统的数据,比如抗风抗压抗盐抗腐蚀等。

  对于这一点,苏美达辉伦太阳能董事长蔡济波也深有体会。这个组建产能仅有500MW的企业,从去年也开始涉猎日本市场。

  通过京瓷太阳能前创始人的牵线搭桥,蔡济波更深一步了解日本市场。“日本市场刚刚启动,很有潜力,封闭性很强,我们已经进入,有一些价格优势,但他们对质保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客户的信任,他把工厂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拍照,展示给日本客户。在蔡济波看来,组件在日本市场销售,需要寻找亲密的合作伙伴,依托其强大的渠道,打造品牌并非易事。

       来源:能源
发表于 2012-6-5 22:19:26 | 查看全部
是啊,繁琐的验证申请流程加上漫长的等待我都快崩溃了,还好终于收获到了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