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6-28
- 积分
- 1053
- 阅读权限
- 3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12-7-7 09:56:10
|
查看全部
“以前以为我们是忽悠,现在是真的了”
自汉能宣布了收购德国Q-cells子公司的消息后,找到汉能光伏产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周捷三谈收购的人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他们以前以为我们忽悠,但看到现在是真的了。”周捷三说。
两个月前的情况还并非这样。2012年4月3日下午2点半,伦敦,周捷三刚下飞机,一个德国Q-cells公司刚破产的电话让周的头“嗡”的一声响了。
在此之前,汉能共5人的并购团队已为此项收购案准备了三个多月,而一旦Q-cells突然破产,不但原先设计的收购方案功亏一篑,该公司的技术团队也可能就此散掉。
24小时后,汉能9人的谈判团队从中国、英国和美国同时赶到了Q-cells德国总部,经过跟债权人的多番谈判,其间,对方为测试汉能诚意,甚至故意把周约到两个半小时车程外的另一个城市见面。
两个月后的2012年6月5日,汉能宣布正式收购Q-Cells子公司Solibro100%的股份。这是汉能控股海外并购的第一单。
但这项收购却在业内引起了较大争议。反对者怀疑这家特立独行且收购欲望强烈的民营企业的真实意图和管理能力,他们大呼“看不懂”。但周捷三表示,Solibro是他看过的二十多家公司中最好的一家,“在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中,Solibro一百多兆瓦的产能已经排名全球前三,17.4%的高转换效率也是行业佼佼者。”周捷三说他最看重的是Solibro公司429人的团队,以补充汉能现有的硅基薄膜电池业务。
分析人士担心,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收购会带来后续的运营管理问题。董娜提醒,对欧洲公司,如何获得信任,如何在除了资金外还具有对等的技术制造能力,这些都是难题,毕竟“走出去也不能太丢人”。
收购进行得如此顺利的原因,是充裕的资金。汉能因水电业务产生的现金流而被认为是业内最不差钱的公司,A股上市的天顺风能则占尽资本市场融资的优势资金压力较小,国能电力则通过与日本风险投资合作解决了融资难题。
雄心勃勃的中国买家需要提防的是,美国公司的收购难度可能更大。
周捷三认为,相对于欧洲的创业公司,北美的新能源创业型公司更善于包装自己,公司为了IPO,往往拥有一支异常豪华的管理团队,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买家剥开豪华包装了解公司真实情况的难度,由Intel、GE等大公司前高管组成的管理团队也推高了收购价格。
相比之下,欧洲的新能源创业公司可能更适合中国,他们看起来更为朴素,创业者似乎也更注重员工的安置和长远利益。
董娜说,现在不仅是风电和太阳能,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环保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标的,而一些希望弯道超车的更小型的民营企业,则已经把收购目标转至丹麦、意大利等欧洲更冷门的地方,不过他们得面对更难打交道的北欧人。
法国巴黎大区发展局中国代表处高级经理吕高冠相信,“最好的收购时机正在慢慢靠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