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4-11
- 积分
- 36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关于光伏产业将面临整合,钱晶表示,“产业整合和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而这种洗牌和整合目前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且,这种整合是必须的,是任何产业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过渡时期,对于年轻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
中投顾问《2012—2016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2年是光伏产业的低谷期,产业结构面临大幅调整。光伏设备市场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国内光伏巨头亏损严重,这一局面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光伏企业应尽快摆脱对地方财政的过度依赖,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实现“造血”功能,尽快走出经营困境。
对于光伏行业的困境,赵永红坦言,“融资难,现金压力大是光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目前市场上普遍账期长,企业的现金流转压力非常大,这一点对于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辅料配材企业就更为明显,一边是应收款过大,另一边是由于产业整体不景气,银行对于光伏产业的支持紧缩甚至关闭,这使得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化的光伏产业面临着融资上的巨大困难。”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光伏企业陷入危机折射出整个光伏行业的很多问题。比如,地方政府的责任不容忽视,地方政府缺乏产业规划能力。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时应实事求是,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短视”行为。
企业如何渡过这个产业寒冬呢?赵永红表示,“浙江省民营企业普遍拥有风险意识、精细化的管理能力,以及迅速灵活的反应能力,相信在产业低谷的形势下,借助于政府的资源平台和协会的专业服务能力,企业会顺利转型,光伏企业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