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4|回复: 0

中国光伏业“三位一体”反制欧盟“双反”

发表于 2012-8-14 10:03: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若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立案成功,中国应该进行“对等反制”,比如可以从欧盟对华出口贸易中选取案值足够大、涉及利益相关方足够多,或者是同等高精尖的产品,进行相应“双反”调查和裁定。

    8月13日,有消息人士称,针对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日前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入京,共商对策。四巨头提交《关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重创我国产业的紧急报告》,该《报告》呼吁,在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入45天倒计时之际,我国政府、行业、企业应“三位一体”积极应对,制定反制措施。

    美欧“双反” 光伏产业生死存亡

    7月24日,德国企业SolarWorld等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按照程序,欧盟将在45天(9月上旬)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这是继美国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又一次发难。此前,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输美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做出“双反”裁定。

    欧盟反倾销案则涵盖了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2011年中国海外光伏产品总价值约为358亿美元,欧盟占据60%以上,是中国光伏产品海外最大市场。欧盟此次反倾销案将涉及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金额。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一旦欧盟此次反倾销立案成立,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高额关税会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被迫退出主要市场;骨干企业经营困难会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广、经济损害最大的贸易保护案。不仅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更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50万人同时失业。”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说。

   光伏之争 受伤的不只是中国

    针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诉讼,以英利为首的中国四大光伏巨头在向商务部提交的《紧急报告》中建议,我国应该采取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调协联动,制定反制措施。《紧急报告》呼吁,我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乃至国家更高层领导应迅速与欧盟和相关国家展开磋商和谈判,敦促欧盟放弃立案调查。

    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早已形成了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属于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欧盟以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为优势;而中国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中国光伏产业推动了欧盟和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尤其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欧盟创造了超过30万人就业机会。

    中国光伏一旦受到重创,产业链上的欧洲市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继慕尼黑瓦克公司之后,德国贺利氏公司日前也表态反对欧盟启动对华“双反”调查。该公司董事长海因里希特指出,采取开征惩罚性关税措施只会引发中方采取相同手段应对,他认为这是“公然破坏自由竞争原则”。光伏产业贸易战最终将导致“多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深层原因 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先机

    中国风电开发已超过美国,排名全球首位,风电制造业更是世界第一大国;而中国光伏目前已占到世界产能的50%以上,并实现了70%设备国有化。风电和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优势的集大成者,已经被定位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领先水平的行业。有业内人士指出,欧美打压中国光伏和风电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被认为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觅得先机。欧美国家相继对中国新能源展开“双反”,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际贸易纠纷,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争夺先机的一场战争。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贸易进口国。针对一些国家挑起的国际贸易争端,中国有条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战。”梁田告诉记者,若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立案成功,中国应该进行“对等反制”,比如可以从欧盟对华出口贸易中选取案值足够大、涉及利益相关方足够多,或者是同等高精尖的产品,进行相应“双反”调查和裁定。

       来自:民营经济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