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4-11
- 积分
- 36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国内光伏发电政策思路渐渐倚重分布式发电。这从刚刚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将当前屋顶电站(分布式发电代表)建设规模在目前基础上提升20倍便可看出。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酝酿加速审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举动表明,“大基地”式发展光伏产业的观念仍然大有市场。
从光伏行业本身属性及国际光伏业发展经验来看,光伏行业发展更适合以大规模建设屋顶电站为主,如此才足以推动光伏市场大幅开启,相关企业及用电户才可普遍受益。
相关专家介绍,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一样,自身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大规模太阳能发电也将遭遇风电那样的并网难问题。此外,与风力发电场相比,大型光伏发电站往往建在比风电场更偏远的沙漠和戈壁地区,这些地区更不易被电网覆盖。这就决定了光伏发电输送问题比风电外送技术难度更大,投入的成本也要更大。
正是考虑到太阳能电站的种种不利因素,德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摒弃建设地面电站设想,转而推出大规模屋顶光伏计划。目前,德国光伏发电80%的装机来自屋顶电站,这也支撑了德国光伏发电量在10年时间内跃居其国内总电量的2%。而中国目前的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不到0.1%。截至2010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而中国只占不到3%的份额。类似的情况还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其光伏装机占全世界的比重均达近10%。正是这些国家屋顶光伏的蓬勃兴起,拉动了中国光伏企业90%以上的市场需求。
纵观国内,国家自2009年起启动了两轮光伏大型电站招标,可近30万千瓦的项目到现在均未能成功并网发电。尽管从2009年开始,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屋顶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但截至2010年底,屋顶光伏仅占光伏装机总量的2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