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0|回复: 2

2009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领军人物

发表于 2009-5-17 09:15: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

    太阳能光伏领域一流科学家

    当施正荣1988年被公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时,那一年他25岁。那时候的他一定没有想到,由他亲自创办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TP)将是国内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而且会跻身世界光伏业前三强。
    人的成功需要积累,更需要机遇。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施正荣,198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可以说正是在国内的深厚积淀,才有了在国外遇到机遇时的厚积薄发。1988年,施正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博士,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研究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从事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在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并攻克了“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难题,成为太阳能光伏领域一流的科学家,而那时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各种营养哺育它成长。
    从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完博士后,施正荣没有马上回国。1995年,他在澳大利亚参与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和研究员,并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了第二代多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究与开发,个人持有10余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如果不回国创业,施正荣的路也许会一路平坦地走下去,而且一直会在那里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而如果那样的话,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001年,施正荣满怀憧憬,回国创办了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与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截至2008年底,公司已形成100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技术带动公司发展的目标:以施正荣为核心,由200多位全球光伏行业顶尖科学家、管理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在全球率先提出“三年实现光伏发电一度一元钱”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发展。尚德先后在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瑞士等国设立营销机构和服务网络,并以超过全球10%的市场份额,引领光伏产业和市场应用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的优化整合。“SUNTECH”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卓越品牌。
    而2005年12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更为尚德电力的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尚德电力成为国内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凭借多年的努力,施正荣收获了无数的荣誉: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先进典型,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8年“亚洲年度经济人物”,获得了中国科协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荣获“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科学家。(诸玲珍)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游

    将绿色能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江游于2007年9月担任协鑫硅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2月成为协鑫硅业首席执行官,2008年7月成为协鑫硅业董事,2008年9月兼任协鑫硅业全资子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加入公司之前,江游自2005年至2007年担任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一间钢管、石油化纤、特殊包装生产商。自1998年至2005年,江游担任新加坡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IPCCorporationLtd的全资子公司IPCCorp.China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的业务包括信息科技、物业投资和发展以及投资控股。江游获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学士学位,于1988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英语学位以及澳门科技大学MBA学位。
    江游是江苏中能的领军人物,他主导公司的发展策略,带领江苏中能从一个多晶硅生产商成长为进军欧美和中国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光伏公司。江游也负责与投资人、客户及供应商的策略关系。
    江苏中能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2008年。江游带领公司员工把徐州一期工程的1500吨多晶硅生产设施在6个月内从试生产阶段提升到全面运行阶段;徐州二期的工程1500吨多晶硅生产设施也于2008年12月全面实现产能提升,使得江苏中能的多晶硅产能达到每年3000吨,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徐州三期工程的15000吨多晶硅生产设施也于2008年年底开始试产,预计将在2009年全面达产,届时江苏中能将成为全球前5大多晶硅生产商之一。
    江苏中能在江游带领下快速成长,完成了世界顶尖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物料全循环,成功地大批量生产环保、节能、优质的多晶硅原料,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太阳能产业原材料长期以来高度依赖欧美7大巨头的被动局面。从2008年底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价格急跌,江游凭借对光伏行业的了解和敏锐的触觉,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下令员工提升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江苏中能能够安然渡过这次始料未及的危机。
    江游的座右铭就是将绿色能源带入千家万户。太阳能发电是低污染、低耗能的绿色产业,符合全世界寻找更经济和更环保的绿色能源的理念。江游致力于把江苏中能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位居前列、备受尊重的多晶硅生产商。他更希望江苏中能能够进一步面向太阳能产业链,延伸到欧美和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市场,让更多人享受到太阳能发电的好处。(冯晓伟)




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波
    为多晶硅铸锭炉国产化作出重大贡献

    有人说,“60后”的特征是信仰,“70后”的特征是理想,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赵波则兼而有之。在这位既有信仰又有理想的领导者的带领之下,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新一代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为光伏装备的国产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技术型管理者,赵波具有天生的严谨和敏锐,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注重实际调查,工作的计划和目的性明确,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着力营造宽松、互进的工作氛围。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成功研发了新一代500kg级多晶硅铸锭炉,使国产铸锭炉装备研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品技术性能已超越了国外现有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赵波和他的研发团队为先进光伏装备的国产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波,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91年~1995年,他在陕西省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员和产品主管,从事自动控制及家用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1996年~2002年,赵波在陕西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项目负责人和网络技术中心主任,从事自动控制领域产品开发。其间,他参与开发的PZK205喷气织机控制系统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2005年,赵波在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任研发中心主任,从事机械产品开发工作,先后开发了数控折弯机控制系统、数控三面钻等产品。2006年至今,他担任公司下属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新能源装备的研发工作。
    目前,赵波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在他带领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产品研发都取得了很大进步。2008年,赵波主持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500kg级多晶硅铸锭炉成功投产。尽管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业的市场环境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整体低迷的状况,但在此期间,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业绩却实现逆势上升,这充分体现了赵波在经营管理上的过人之处。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比2007年增长近7倍,公司利润也实现了翻番。绍兴县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业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准确地把握住了行业发展动态,并且市场定位准确,营销措施得力,产品性能和品质符合市场需求,这些都是与赵波的努力密不可分的。(梁红兵)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表于 2009-5-19 11:41:27 | 查看全部
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