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注册邀请码
卡密充值
首页
头条
社区
BBS
选型手册
培训
会展
登录
立即注册
阳匠网丨社区
»
社区
›
【分类信息】
›
【光伏点评-政策行情】
›
新余市委书记豪赌光伏:一旦血本无归 政治生涯也就结束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8
|
回复:
1
新余市委书记豪赌光伏:一旦血本无归 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
光谷子
光谷子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07-10-23
积分
3987
阅读权限
200
精华
发表于 2009-5-24 07:55:26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中国经营报
新余市市委书记汪德和(资料图)
“一旦光伏产业的投入血本无归,我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提到四年前发起的那场“豪赌”,59岁的新余市市委书记汪德和,激昂中仍透露几分悲壮。
当时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8亿元的新余市政府,无偿提供两亿元启动资金,为第一家前来投资的光伏企业赛维征用土地、建造厂房、购置设备。人家不敢借,时任市长的汪德和敢借。
一切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而正是这次“豪赌”,使新余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江西腹地小城,几年之间蜕变成全国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新余“一夜成名”,让更多“先天不足”的内陆中小城市看到了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新余市华丽转身的背后,用“乌纱帽”押宝的汪德和何所思、何所想?5月19日,来京公干的汪德和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留给我们的只有光伏”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新余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3%,工业化率达到55.9%,甚至超过省会南昌(2008年工业化率38.3%)。近几年高速成长的光伏产业让新余市脱胎换骨,请问当初你们为什么选择光伏产业?
汪德和:多年以来,钢铁业一直是新余市的支柱产业,财政贡献率最大、就业安置人数最多,没有钢铁业也就没有新余市。比如2003年我刚上任当市长时,钢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成,财政贡献率高达58%左右。但“一钢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显然难以引领新余市走上兴市富民的道路,它的最大劣势在于,一旦钢铁市场打喷嚏,整个新余市的经济都要感冒。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更合理的工业结构,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再发展传统工业,我们毫无优势可言:地理位置差,难以聚集人才,配套设施薄弱,产业链不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我们觉得新兴产业可能会是一个突破口,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海洋能四大开发技术的新能源产业,当时国内研发生产水平都比较滞后。
适合新余市的新能源产业到底是什么?我们不临海,也没有合适的风场,开发海洋能和风能缺乏天时地利,生物能的发展潜力很大,但要消耗大量粮食作物,只有太阳能产业即光伏产业,对我们来说没有明显的限制条件。
《中国经营报》:如你所说,新余市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资本和人才优势,为什么光伏产业企业会选择新余?
汪德和:我们的优势在于抢先一步,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2004年起我们用了一整年进行调研,2005年正式提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并把它作为“一号工程”加紧实施,可谓举全市之力。
我们与赛维这样的光伏企业始终保持积极沟通,双方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很快就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2005年7月,我们与赛维签订正式合同,同年11月项目开始投产,2006年5月便生产出第一炉产品高纯硅片。2007年7月,赛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08年,赛维上缴利税2.8亿元,创造了16000多个就业岗位。
短短两三年内,赛维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新兴企业,变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新能源企业,同时也带动了新余的光伏产业做大做强,让新余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都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中国经营报》:近期江西省省会南昌市提出要成为“世界光都”,江苏更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最活跃的省份,拥有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为首的6家海外上市企业,新余面对的竞争压力是不是很大?
汪德和:事实上,各地重视光伏产业,更多光伏项目上马,有一个非常正面的作用,那就是形成规模效应,最终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拉低,甚至有可能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届时全国乃至全球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许就是太阳能,每家每户都要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对我们来说的好处就是,市场需求会迅速扩大。
当然不少地方都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光伏产业,重要的是我们不但提出了这些优惠政策,还切切实实地贯彻执行。当初我们无偿提供两亿元启动资金,帮助企业征用土地、建造厂房、购买设备,人家不敢借,我们敢借,这是要冒不少风险的。一旦项目血本无归,我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结束了。我们也努力让外来投资企业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推动建立高报酬的人才引进机制,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这些都是新余市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经营报》:光伏产业让新余市一炮而红,请问未来一段时间内你们有何新的目标和规划?
汪德和:我们希望将新余的光伏产业做到更大更强,这里有几个主要指标:我们希望将硅片产品世界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20%左右,目前为15%~17%;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都争取做到5000万兆以上;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5个产业链节点齐全的光伏产能结构;完善科研、教学、质检、标准测定等光伏产业多层次配套。我们希望能为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上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做出贡献。
现在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成本偏高,如果太阳能发电价格能降至煤电的水平,那么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其次,国内的太阳能应用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太阳能大网送电今后要成为现实,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国内光伏企业共同努力。
“不会抛弃钢铁老大哥”
《中国经营报》:新余大力引进光伏等新兴产业投资,是否意味着作为立市之本的钢铁业必然受到削弱甚至从此式微?如何应对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汪德和:坦率说我们开始时遇到的阻力很大,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市民,长期以来对钢铁业已形成依赖,对光伏产业感觉很陌生,即使那些略有所闻的人,也大都担心政府这个“一号工程”产业前景不够明朗,风险很大。一直身为本地工业“龙头大哥”的新余钢铁集团(简称新钢),更是对政府制定的新战略方向持保留态度。记得那时候我还专门请来上海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分析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前景,为官员们打气。
实际上,近几年我们大力推动光伏产业之余,并没有抛弃钢铁业,而是一直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投资已达100多亿元。比如说调整了新钢的产品结构,将过去以普材、线材为主的低附加值初级产品,调整为钛钢、板材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还实行了剥离副业、精干主业以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争取借壳上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008年,新钢全年利税21亿元,盈利9亿元,即使面临金融危机冲击,今年一季度盈利仍达3000多万元,履行了“不减员、不减薪、不停产”的企业责任,也为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落实做出了贡献。
未来,我们的产业政策很明确,还是希望围绕钢铁、光伏和新材料三大产业来招商引资,将三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链,使新余成为江西省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
光伏产业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新余光伏产业处于产业链上的最上端,硅料与硅片产能在世界上已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黄康
新余,这个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人口不过110万的城市,可能从来没有进入过大多数中国人的视野。然而,“中国主要光伏产业基地”这个惊人的头衔,却令人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
一切还得从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说起。故事的主角之一是本期专访对象新余市市委书记汪德和,另一位则是一夜成名的“光伏产业小子”彭小峰。
2005年,看上去一身书生气的彭小峰,带着他的光伏产业项目从江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四处物色合适的投资地点。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江苏做得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在江西却遭到冷遇。他所到之处,政府官员们的答复几乎千篇一律:新能源产业前景不明朗,我们需要考虑研究。
失望的彭小峰决定重返江苏,途经江西抚州时发生了一桩交通事故。四顾无援的彭小峰翻出了新余市市长汪德和(2006年5月兼任市委书记)的名片。在他印象中,此行接触过的主管官员中,只有汪德和对光伏产业流露出极大兴趣。情急之下,彭拨通了汪市长的电话,后者二话不说,当即连夜派车赶往270多公里外的事发地“救援”彭小峰。
有了这段患难之交,彭小峰对新余更加心生好感。不久,汪德和力主新余举全市之力投入光伏产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尤其是两亿元启动资金说给就给,彭小峰及他的企业团队备受鼓舞,自此义无反顾地扎根新余。
汪德和的“豪赌”加上彭小峰货真价实的技术能力,不但成就了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基地落户新余这个“偏远小城”的奇迹,让新余引来全国甚至全世界光伏产业同行关注的目光,也让彭小峰一举成功,名利双收。
但人们心中依然存有疑问:为什么如今炙手可热的光伏产业,会在新余这样一个投资环境并不是很优越的内陆小城市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实际上,光伏产业的概念本世纪初才逐步从海外引进国内,由于其专业程度较高,加之“两头在外”(原材料硅需要进口、产成品硅片大多出口国外),人们对其产业前景普遍不了解,除江苏以外,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对此的投资意愿并不强。
但该产业投资标准又不如人们想象中苛刻,这就给了人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低廉,又正好渴求新的产业支撑的江西一个难得的机会。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吴新雄2001年踏上这片红土地时,便为将光伏产业引入江西埋下了伏笔。那一年,无锡尚德作为国内光伏产业先行者名声鹊起,与此同时,吴新雄刚刚卸任无锡市市委书记一职,调任南昌市市委书记(2007年初升任江西省省长)。
或许在吴新雄的心目中,早就有将光伏产业与江西“共结连理”的打算,偏居一隅的新余能有今天的辉煌,除了本地政府决策者的敢作敢为外,还得益于省级高官的战略眼光和产业人脉。
如今,江苏作为国内最先引进光伏产业的省份,早已完成了从上游初级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转移的重大突破,并逐步涉及到应用系统及上网发电等项目。江西作为光伏产业的后起之秀,必然有从低端到高端的产业链升级延伸需求。
或许若干年后,完善了光伏产业五个节点的新余,会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集群中,真正获得一席之地。
回复
举报
greenpower01
greenpower01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09-1-12
积分
30
阅读权限
10
精华
发表于 2009-5-25 16:19:53
|
查看全部
原来官就是这么当的啊...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储能电站工程】
【光伏发电工程】
【光伏电池制造技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