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6-28
- 积分
- 1053
- 阅读权限
- 3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8 09:44:28
|
查看全部
第三个费用为系统备用金,目前安徽、浙江等地区电力公司将自发自用光伏电站列为后备电源系统收取系统备用费。以浙江2MW项目为例,厂区压器总容量为4万千瓦,项目在并网后,每月则需要交纳系统备用费120万元,一年下来要付费1440万元。“电网的系统备用金是按照火电的标准来执行的,但是火电每年的利用小时数是5000多小时,折合下来是每瓦5~7分钱,而金太阳工程每年的发电利用小时只有 1000多小时,折合每瓦在0.25~0.3元之间,企业很难产生效益。”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第四个费用是信息监测费。投资方或业主需要购买数据远传监测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一般是向电网相关企业购买。据了解,一个500kW的项目,软件费用在8万多元。
然而,这仅仅是前期的“硬件”收费,对于以输配电为主要业务的电力公司而言,如何在输配环节参与和收益是最为关键的,而这也直接影响了金太阳工程并网的进程。“现在电网方面的态度是”接受申请“,但需要走程序,而且按照程序最快最顺利要两个月,但实际上等待了一年甚至近两年的项目很多,主要原因是电网介入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成型。”上述人士表示。
据王斯成介绍,现在比较成型的模式有净电量模式、双表计量模式、脱硫电价全额收购模式等。
“电网最希望的是脱硫电价全额收购,就是电网以0.3元左右的脱硫电价将项目的发电全部收入电网,但是对于项目投资方而言,本来自己可以以0.9元的工商业用电卖掉,却被电网转手以0.9元的价格卖给自己的用户侧,项目投资创造的利润几乎全部转嫁给了电网。”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而这,也是大多数项目没有申请并网,甚至不并网就自行发电的原因。”
据该人士介绍,目前电网对于上述私自“并网”的项目,一般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对除企业自用的电量外,私自并网的多余电量不予结算,一种是一旦发现电量逆流,则进行相应处罚。
更大的难题
在国家能源局最近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太阳能发电的“十二五”装机目标,即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此后又有消息传出,称该目标或将调至40GW。
对此,一位接近能源局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能源局还在讨论和论证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比21GW要高,其实在规划时已经留了修改的余地,规划定的是21GW”以上“。”
不管是21GW,还是可能修改的40GW,一个不变的事实是,规划中详细地设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到2015年达到10GW的目标。
而对于致力于分布式发电补贴的金太阳工程而言,若不计光电建筑补贴的容量,未来三年内,将有近7GW的装机空间。
“但是,如果不解决并网难的问题,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在大型光伏电站遭遇到的大规模晒太阳现象将附身金太阳项目,一种是没有企业对进入金太阳工程抱有积极性,从而导致目标难以落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对本报记者表示。
王斯成也表示,“关键是需要不需要电网提出的这些手续和环节,金太阳工程仅仅是一个个的小分布式电源,上380V的电网即可,为何要升压进入10kV的电网?金太阳工程都是小容量项目,电量主要是自发自用,多余的环节会极大影响项目的经济性。”
“根结在于国家层面没有一个能源主管部门来统一指导,除了统筹和协调外,还应制定相应约束性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但我们国家的能源主管部门现在的权威性还不够,无法展开相关的程序和责任。”
对此,孟宪淦建议修改《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金太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启动了相关法规的制定和修改,近期《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分布式并网管理办法》都将出台,至少在法规层面将有所约束。”
(文中张涛系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