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9-27
- 积分
- 186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台湾政府期望透过国发基金的资助来帮助本土光伏产业,这对正值资金筹措难度高峰期的台系太阳能产业链来说,算是即时雨,在未来建立本身的竞争优势,尤其趁大陆正面临美国双反、欧盟可能跟进反倾销等问题,大陆模组品牌发展在国际市场受到限制,台系厂才有此机会,太阳能业者说,贸易壁垒问题不可能永久,随后台湾的产业链若还是维持原状,政府这笔资金恐怕还是白花。
这让台湾太阳能产业链出现电池的转单效应、更可能因为欧盟的反倾销提告,加速两岸策略联盟,让大陆厂得以在短期解套,但关税壁垒不可能永久,去除该因素,大陆厂几乎必须依赖、什致可完全取代,台湾产业该何去何从?
太阳能业者表示,台湾产业链一直以代工的模式运作,这对技术门槛仍未明确划分的太阳光电产业来说却有极大的杀伤力,多年来在产业界存在的质疑声来自于“定位”的问题,尤其台湾业者在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上几乎没有创新,与大陆产业链的雷同性相当的高,虽然台湾在管理及产品良率上略胜一筹,但高出来的可能就是1个间距批数(bin)的电池转换效率距离,太阳能电池业者形容,但可以维持多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