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3|回复: 0

锦州光伏实现“三级跳”

发表于 2009-8-17 12:17: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娘娘宫光伏产业园总体鸟瞰。

  锦州市市长王文权在中欧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做 《中国光伏产业与锦州机遇》主题发言。
新世纪多晶硅。

硅的产业链条。

华昌光伏生产车间。

  表面上看,锦州光伏产业近几年的发展似乎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产值从2005年的不足5亿元,达到今年的预计超过5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生产基地,形成在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以及配套的石英坩埚、石英材料、高纯度石墨相关联的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表面上看,锦州光伏产业在未来几年要为之奋斗的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十一五”末期(2010年),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光伏产业确立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实现锦州从辽宁绿色能源之都到中国光伏产业基地的精彩跨越!
  而事实上,亲历者和见证者都清楚地知道,瞄准世界之巅,锦州光伏产业一路走来,没有发生过传奇和神话,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艰辛;锦州光伏产业一路走去,也不会彷徨和胆怯,一年一个跨越,清晰而自信。
  人们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也只有借助于现在才能?望未来,让我们一起来触摸隐藏于数字下面的一个个饱含时代温度的发展瞬间!
  让辽宁振奋的产业集群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起步之初就心怀高远的锦州光伏产业,经过全市上下埋头苦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态势,成为加速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锦州市光伏产业目前共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23家,其中辽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关联企业16家。23家骨干企业先后有43个项目列入国家、辽宁省各类科技计划(其中国家计划20项,辽宁省计划23项),多晶硅年生产能力100吨,单晶硅年生产能力1800吨,单晶硅切片生产能力8000万片,工业硅年生产能力1.7万吨,光纤及半导体用石英玻璃管等石英制品年生产能力600吨。
  以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和阳光能源为代表的光伏产业,生产产值由2005年的5亿增加到去年的近30亿,三年间增长了6倍。在建项目有华昌光伏2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日鑫硅材料1000吨单晶硅、晶技太阳能年产2700万片太阳能电池硅片项目、新世纪石英玻璃300吨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项目。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从硅石、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伏产业链和高纯二氧化硅、石英玻璃、光纤及半导体用石英玻璃管等石英材料及制品产业链两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关联互补性较强,如大口径石英坩埚产品是多晶硅、单晶硅产业的重要配套设备,工业硅为多晶硅生产提供原材料,多晶硅产品为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业提供原材料等。
  今年以来,全市光伏产业集群不断增添新力量,具有标志性的300千瓦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预计今年9月30日竣工发电;又与美国金色能源太阳能有限公司签订了2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建设协议,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近100亿元。近期重点推进的另外14个项目,总投资近36亿元,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近216亿元,将形成产能:多晶硅1300吨、单晶硅3800吨、多晶铸锭2000吨、切片1.6亿片、太阳能电池450兆瓦、组件800兆瓦。
  让中国微笑的技术创新
  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但外向度较高的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依然在满负荷生产,让这些光伏企业笑傲国际市场的关键,就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成为中国光伏产业迈向世界一流的现实路径。锦州光伏的名声在全国叫响,向世界之巅发起冲击。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切实提高是锦州光伏产业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的关键。省科技厅多次组织调研组到锦州进行专题调研、考察,并在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建设和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工作中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近3年来,全市光伏产业共有22个项目列入省以上重大科技计划,争取国家科技投入3380万元,拉动企业及社会投入25亿元。在积极推动企业成立工程技术中心的同时,市里还筹资组织企业成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检测中心等,基地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目前共吸纳规模以上骨干及关联企业31家,产值接近30亿元。
  2006年年底,锦州特色产业基地被批准为辽宁(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特色产业园;2007年2月,锦州特色产业基地荣获辽宁省2006年度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奖;同年8月,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审认定,锦州市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十分重视加强基地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色服务功能机制。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产权评估、专利申报、企业管理诊断、为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提供律师服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收集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成果需求,通过邀请高等院校举办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关键技术项目招标、建设网络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等方式搭建科技服务平台。通过签订校企科技合作协议,邀请、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办企业等形式扩大接触和交流。协调、鼓励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重点在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上加强合作。以国家、辽宁省和锦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依托发展研发产业,联合相关技术研发团队,合作共建区域性或全国硅材料特色产业科研中心。鼓励和吸引研发人员进驻产业基地创业中心,以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等形式发展创业。
  随着创新体系的不断健全,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逐渐增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180-200微米高转换率太阳能电池用超薄硅片研发及产业化、年产1万吨化学级工业硅等项目投产;低成本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取得阶段性新突破,产品经用户(北京哈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等)检测,质量指标超过了客户要求。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的低成本多晶硅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化专项,300吨规模生产线将于年内建成投产;单晶硅及硅片生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N型6.5英寸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获得日本夏普、三洋公司的免检资格,成为国内唯一的大批量生产基地;每瓦太阳能电池片耗硅量小于10克,低于国际平均12克的水平。
  锦州目前正以现有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及高校实验检测研发机构、科研和教育资源为依托,建设锦州光伏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主要由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低成本多晶硅制备工程研究中心、光伏发电并网设备研究中心共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一个硅材料与光电产品分析检测中心以及教育培训中心、孵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构成。 2011年6月光伏研究院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集研发、培训、检测、孵化为一体的光伏技术研究基地,多晶硅、单晶硅、硅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配套装备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检测检验能力达到国家标准,为光伏产业高起点、超常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让世界惊羡的投资环境
  7月21日,上海,在中欧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高峰会议主要时段,锦州市长王文权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与锦州机遇》的主题发言中,向国内外与会嘉宾介绍了锦州市光伏产业基础与现状、发展战略与规划、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等,得到与会知名企业高层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当王文权市长说到锦州市为了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光伏技术普及应用,把光伏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支柱性产业而专门成立中国“光伏产业第一局”时,博得了与会光伏业界精英们长时间的掌声,锦州光伏产业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赢得国际业界高端惊羡的目光,锦州市会后开展的招商引资取得的喜人成果自然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锦州向世界作出的承诺掷地有声,这种底气与巨大的责任感共生,因为锦州光伏产业已被省政府明确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省政府将根据锦州光伏项目情况,每年给予6000万元的贴息和科技费支持,将举全省之力把锦州建设成中国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辽宁的绿色能源之都。近日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中,更明确了锦州光伏产业基地的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地位。
  项目落地要有充足的适宜工业用地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锦州市专门在滨海新区娘娘宫临海工业园区南部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产业园区以滨东支线为依托,主要利用滨海公路以北的滩涂地进行建设,总用地面积13.43平方公里。光伏产业园区将建成一个高起点、外向型、综合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集研发、教育、商务、孵化、示范、产业化基地于一体的高标准工业园区;创造滚动开发条件,努力实现城区、工业区共同发展和繁荣,体现公园化、人性化、科技化的现代工业园区特色。起步区规划总面积为3.86平方公里,主要安排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下游产业等。锦州光伏产业园区辅助区位于锦州汤河子工业园区内,占地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多晶硅。
  光伏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的产业,锦州市各相关部门将积极帮助其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市政府积极推进银企对接,鼓励贷款担保机构向光伏企业倾斜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为光伏企业筹集发展资金,扶持光伏企业快速做强做大。锦州还建立了光伏产业发展基金,目前,香港阳光投资集团已签订成立锦州光伏产业发展基金合作意向,双方各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扶持锦州光伏企业的发展。
  从2007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加大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制定并下发了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锦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重要文件,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环境。各有关部门对落户锦州的光伏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为光伏企业专门配备协调班子,负责供水、供电、办证的服务工作,从市直部门抽调一支精干高效的规划、建设、土地、环保队伍常驻企业帮助其发展壮大。市委、市政府还明确提出,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和锦州市财政“挖、革、改”资金中各拿出 20%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资金专项,支持光伏产业发展。2006年以来,国家、辽宁省和锦州市已投入科技经费3380万元,拉动企业、社会资金投入25亿元。
  
王晓东/董克功/本报记者/袁世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