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83|回复: 0

中国光伏另一面“疯狂”:成本战胜技术

发表于 2012-12-26 09:38: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纵使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下,仍有大量资本涌入,使得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极速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已超越了技术进步本身。但在遭遇市场寒流时,中国大中型光伏厂商集体亏损,目前国内已有50家左右光伏企业出局,约1/3企业停产、减产。

  浸润太阳能光伏行为超过五年,但晶科能源副总裁姚峰仍然对中国光伏行业的超速崛起感到震憾。

  “2007年的时候,光伏组件的价格在24.5元/W左右,但现在仅需约5元/W,成本下降速度之快难有其他行业可以匹敌。”姚峰对记者举例,以此组件价格在中国西部光照优越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其发电成本已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在地球的另一侧,美国、欧盟先后将中国的光伏企业推向“双反”立案程序,两者合加的价值已达224亿美元。美国商务部已通过“双反”终裁,高达33%-365%的征罚性关税将光伏电池生产厂商隔绝于美国市场的门外。

  与美国、欧盟对华任何一项产品的“双反”不同,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从一开始就遭遇两地90%以上光伏厂商的反对,而这部分厂商并非以制造为主,而是以多晶硅、EPC(工程总承包)厂商作为主导。这些企业从价格竞争惨死的中国光伏产品中受益。

  作为中国少有的、与西欧及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高科技领域,依靠着施正荣、赵建华、王爱华、张凤鸣、戴熙明等海归专家、本土人才、低廉劳动力的结合,加上厚积的民间资本激进涌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中从一块小砖头堆垒成长为世界仰视的摩天大厦。

  纵使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下,仍有大量资本涌入,使得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极速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已超越了技术进步本身。

  “例如一辆汽车,新技术让它的燃油效率提高10%,但也让汽车售价增加20%,这在高油价时代是有意义的。但悖论在于,油价在不断下降,而且你难以看到底部,所以技术进步所带来节油成本已没有意义,因为油价下降的速度要快于你省油的成本。”江苏中能硅业一位高管做出如是比喻。

  以此优势,产生两重功效:国际企业面对中国全产业链且更低成本的竞争,节节败退;另一方面,光伏上网发电成本2012年即将达到0.6元/度左右,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成本致胜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里,以“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实验室为核心,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目前已支撑起中国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俨然已经形成一个中国光伏业界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帮”。

  他们的名字是:施正荣、赵建华、王爱华、张凤鸣、戴熙明、季静佳、张光春、蔡世俊、郑广富、云飞、汤云辉、姚国晓、宋登元……

  在这些人中,施正荣是薄膜太阳能技术多项专利的拥有者,而赵建华、王爱华夫妇至今保持着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4.7%的世界纪录。

  在他们中间,如今部分人的职务是:施正荣是无锡尚德的董事长、赵建华为中电光伏首席技术官、泰德为旭泓全球光电CEO、杨怀进为海润光伏CEO、王爱华是中电光伏副总裁、郑广富为江门尚日新能源首席技术官、张凤鸣为天威新能源首席技术官、戴熙明为艾力克太阳能全球光电首席技术官、宋登元为英利首席技术官、StuartWenham为尚德首席技术官。

  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化道路首先由施正荣创立的无锡尚德电力起步,随后在德国开启光伏市场的电站安装大潮中得以继续前行,高度的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形成风潮。

  由此,海归带回的世界领先光伏技术、政府的产业鼓励、民间丰厚的资本及廉价劳动力结合,中国光伏电池产能于2007年跃升世界第一。

  时至今日,多晶硅占据全球产能约60%,硅片产能约为70%,多晶硅电池产量近70%,组件产能约占到70%,在整条光伏产业链中的巨大优势,让整个世界的光伏业都感受到中国光伏企业的强烈冲击。

  前述中能高管称,光伏企业的发展已颠覆了过去人们对中国成本优势的认知,在技术纵使落后微小一步的前提下,中国民间丰厚的资本迅速跟上,弥补技术裂缝,从而造就强大竞争力。“因为在过去4年中,晶硅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才从15%提升至20%,但成本降幅已远高于此”。

  有数据显示,自2011年初至今,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分别下跌了约71%、60%、63%、52%,中国企业对此功不可没。

  受光伏前景所诱,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徐州、杭州、苏州、南京、台州、温州、河源、桂林、昆明、银川、敦煌、鄂尔多斯等,光伏产业在数十个城市遍地开花。

  “光伏行业目前来看确实是产能过剩,我个人估计整个行业的产能可能过剩了200%。”硅宝科技董事长王跃林对此预计。

      来自: 《新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