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注册邀请码
卡密充值
首页
头条
社区
BBS
选型手册
培训
会展
登录
立即注册
阳匠网丨社区
»
社区
›
【分类信息】
›
【光伏点评-政策行情】
›
内地17省市大部分推迟新能源规划 地方政府被疑用力过猛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4
|
回复:
0
内地17省市大部分推迟新能源规划 地方政府被疑用力过猛
光谷子
光谷子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07-10-23
积分
3987
阅读权限
200
精华
发表于 2009-9-24 11:40:03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王晓明 无锡报道
9月18日,任悦一大早就来到了无锡新能源博览会的现场,对着会场摆放的太阳能电池板细细研究。作为徐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代表,任悦的任务,是收集会上的各种新能源领域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带回徐州市,用来补充该市正在酝酿中的新能源产业规划。
大会组委会的登记信息显示,来自全国各地政府的参会代表,在本次的新能源博览会上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往年的记录。
他们的任务和任悦一样。一位来自西部地方政府的参会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预警发出时,各地方政府在推动各地新能源产业的“推手”作用是否用力过猛,成为业界讨论的重点。而在越来越大的产能过剩预警的压力下,该官员表示,目前,各省市普遍押后了各自的新能源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研认证。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有关部门并不建议新能源产业进行“淘金式”的发展,而是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龙头企业发展无锡取经
在之前的一轮新能源投资大潮中,各地方政府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据前述西部地方政府官员表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国各地表示将要“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就已经超过17个。在这些省份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规划。与各地的“新能源基地”相伴而来的,是大批的设备组建生产线上马,以及风场、光伏电站的争相圈地。
“新能源产业刚刚兴起,潜力巨大,而且对于地点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以光伏产业为例,其最基础的原料二氧化硫,即石英在各地储量都很丰富。只要有优惠的政策、场地和较为低廉的电价,新能源产业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任悦说。
但一位大型光伏企业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一些自然资源优越和产业集群优势已经形成的省市地区之外,新能源制造和发电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税收贡献十分有限,很多项目并没有多少盈利。
建设风场或者太阳能电站,由于其大量应用高科技,所需的工作人员十分有限,因此解决当地就业的作用也不明显。
同时,风场和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电网接入系统也带来了挑战。由于不能顺利的实现并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风场中,有近30%处于空转状态。
因此他表示,新能源带来的投资热,才是地方政府的真正动力。依靠上马新能源项目,吸引大批投资,然后建立产业基地,吸引更多的投资,成了一个可行的途径。在各地节能减排的任务压力之下,这样的途径又显得更具吸引力。
龙头企业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据任悦介绍,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的例子,龙头企业的建立可以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发挥极大的标杆和牵引的作用。
转向中小型项目避开中央审批
据本报记者调查,前来参会的7个省市代表中,除了江苏已经出台相关新能源发展规划外,其余代表都表示,当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新能源基地计划均已押后或仍在讨论调研中。前述西部地方官员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全国有意向的17个省市中,大部分都推迟了该类计划。
“由于前一段时间兴起的圈地热潮,西部很多省的风电场都存在重复圈地的现象,动辄1G、2G瓦的超大型投资项目招标也经常出现。但是,在目前的招标项目中,多以10兆、20兆瓦的中型项目为主。”这位官员说。
对此,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的中标方之一,百世德太阳能总裁方朋向本报记者表示,大型项目的最终审批权并不在地方政府,因此过于大型的光伏电站招标项目往往在圈地之后,最终得不到国家的批准。反而是像敦煌项目一样的中型光伏电站项目更受到企业的青睐。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按照前不久初次审议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政府将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的总量目标、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制定规划以及确定年度收购并网发电的指标。而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的计划制定各地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在获得地方政府批准的同时,还要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以及电力监管部门备案。以此来限制地方的无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光伏发电工程】
【光伏电池制造技术】
【储能电站工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