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3|回复: 0

尚德电池转换效率依然是业内最高

发表于 2013-4-22 10:2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昨日的“第五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暨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吴达成透露,未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仍为主流技术产品。由于技术更新的不可预见性,具体数值尚难预测。

       晶体硅电池暂时领先

       与晶体硅电池的“龙虎斗”中,薄膜电池开局不利。2010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据着整个光伏电池市场80%的市场份额,而薄膜电池的发展并不顺利,比如2010年8月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做出了停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扩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选择。

       吴达成认为,光伏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太阳级多晶硅材料的需求旺盛,而薄膜电池尚在发展,市场份额会逐年扩大。

       虽然,薄膜电池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原材料成本低、方便大规模制造,但由于电能转化率低,因此综合成本要高于晶体硅电池。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企业的多晶硅电池转化率差别很大,尚德电力目前正在向17%至18%发展,单晶硅电池目前可以做到19%。相较而言,薄膜电池目前的转化率仅6%。

       同时,随着晶体硅的价格回落,薄膜电池考验光伏企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薄膜电池败局已定。

       2月中旬,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上海张江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这种设备能大幅降低硅薄膜电池生产成本,打破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据了解,目前该设备的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且生产成本只有国外同类设备的三分之一。

       设备成本困境待解

       吴达成认为,中国晶体硅光伏产业链发展尚不平衡,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势。所谓两头小,指的是上游多晶硅材料产量不足需要进口,上游硅片产能不足,供货紧张;下游光伏发电系统基数小、增长快、安装量较小;中间大指的是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较大,大量出口。但是所有的环节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设备需要进口。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晶硅铸锭炉市场上,主要有GT Solar(美国)、精功科技、京运通三家供货商。2009年以前,国内市场基本被GT Solar垄断。

       石定寰表示,目前多晶硅成本的下降空间就卡在设备费用上。近来,原材料成本下降了,但是核心设备都要从国外进口。他还透露,“十二五”也将会扶持优秀的光伏企业,比如天河、英利、LDK,并促成企业形成产业联盟、产权合作的局面。

       吴达成告诉记者,去年多晶硅原材料进口比例50%,今年会有所下降,至30%~40%。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是20美元/公斤~50美元/公斤,还处于供应紧张的情况。不过,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供应紧张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由于去年多晶硅行情大涨,出现了很多企业扎堆入市的现状。目前国内的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年生产能力约几百吨。不过,1月24日《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发布预示着,2011年光伏行业将重新洗牌。

       来自:同花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