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46|回复: 6

光伏专家何处寻 切莫见庙就拜神

发表于 2009-11-26 10:08: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博文原址:羿明照世界的博客  

一、光伏领域,求贤若渴

    光伏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近来光伏组件厂家借新能源潮流的西风东渐,一个又一个的在海外上市,又一个个回过头来在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各式各样的光伏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处冒出来,引起了一阵光伏热。可是,细考察这些工程普遍存在着工程暇疵,缺乏经济实用性,技术含量较低和遗留问题难解决等一系列弊端。媒体称之为“光伏工程的后续管理不到位”。其实,不论是前期还是后续工作,光伏应用领域突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新技术领域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到应用,到推广,到人才济济,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一夜春风,满树梨花开现象,在科学界是不存在的。光伏应用就发生了这样的怪事。光伏工程方案需要专业设计,方案取舍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评审,工程建造需要专业施工,后续维护也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发展光伏产业当然是少不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形势发展的这么快,已经叫人应接不暇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就愈显严峻。笔者在一次询标会上遇到了一群专家,其中没有一人对电池板峰瓦的概念能搞清楚。会后,大家一致表示,是来学习的。评标专家怀着听科普的心情而来,怎么不对光伏工程的实施捏一把汗。

二、     结构调整,鱼龙混杂

    中国专业培训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脱离的情况由来已久。教学内容被新技术抛在后面的状况屡见不鲜。光伏应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还在发展之中。光伏应用技术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专业分工繁多,发展变化迅速,这类新兴产业技术难以作为一项成熟的学科专门开设,只能以讲座的形式在某些相关课程中介绍。但是,市场经济形势导致的结构调整,影响到各个领域,包括了大学教育。发展新能源就引出了很多与此相关的专业科系,甚至学院。教电机技术的老师,能改行成光伏水泵的教授;搞火力发电的工程师也能变成光伏电站专家。更不用说,原先搞过半导体硅材料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由于中国硅电池生产的崛起,现在一个个都成了光伏界的泰斗。别说是光电池理论到应用技术有多么遥远,就是半导体理论基础和制造工艺也是隔行如隔山。现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移步换景。因结构调整带来的专业混乱对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危害极大,尤其是与趋利意识结合起来,就非常危险。

    不能深入了解技术方案的优劣,怎么去评标;不熟悉光伏应用技术怎么去建造工程;不知道光伏产品的实用性怎么创办光伏企业;不清楚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应,如何去制定相关政策。是误听了媒体夸大其词的报道,还是偏听了外行专家的夸夸其谈,这种田鼠专家论证华南虎的事就很难免。在光伏应用领域,这种事就已经频繁发生了。那么多的电站报废,其中包括国家援藏的项目;那么多假科技---光伏路灯得不到整治,其中包括鸟巢前的国际形象工程。这些都是因为,没人能弄清光伏应用到底是听谁的有准。

    搞光电池研究和生产的专家,会把22世纪的科幻故事说给你听;搞路灯设计和生产的专家会建议你投官员所好,安装光伏路灯形象工程;搞电力电子技术开发的专家,会向你推荐用他研究的新一代逆变并网控制器;搞挂名光伏工程安装公司的专家,也可能就是个学建筑的海归,会向你大肆吹嘘外国总统的屋顶计划;什么都不想搞,也搞不了教学的冷板凳教授,给自选课题起个好名字,一下就门庭若市了,他什么也不用做,他实验室门口挂满了光伏企业的牌子,他自己自然是个大专家了。他可以挂着教授的名字到处指指点点,可却是点到那里,哪里出事。

    在中国办企业的首要问题,是要有一个好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谁都希望产品技术含量高,设置的技术门槛高。缺乏开发能力的企业,就把这件事交给相关科研部门去做,按说这思路是对的,但对于中国现状,这条路走不通。就由于中国的专家从上学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个人主义的道路,专家考场上还未备下多人合做的试卷。可也有人不这么想,他另有主意,企业可以挂羊头卖狗肉,这造成市场愈加混乱。专家队伍鱼龙混杂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渴望专家的市场更应该睁大眼睛,不可因拜佛心切而进错神庙。

三、学术争鸣,百花齐放

     其实,判断专家的方法很简单,评职称不是要看论文吗,那就去查看他评上专家的论文,是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创见。如果是研究田鼠的,你万不可让他来主持华南虎会议。也要再看看他最近的文章,有没有新东西。如果网上一查,他近来很忙,频繁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和剪彩活动,论文不见了,或多以学生代笔,最好也不要把他当成技术专家看,甚至要与他谨慎相处,保持警惕。他肯定已经代表了某利益群体,在为稻粮奔走,你与他合作,一是要价高,二是没价值,三还有风险。

    真正的光伏专家是一个相互技术渗透,合作愉快的团队,也可能是一群经常因意见不合而争执的各类专业人员。一个专家就能解决光伏应用中众多疑难问题的情形是难以想象的,在一言堂上,不仅得不到正确认识,甚至得到的是错误结论。虽然我们不能对现实中的所谓光伏专家们求全责备,但我们不该对眼下光伏学术界的浮躁风气熟视无睹。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任何人的置疑和批判都是珍贵而难得的。可是,国内光伏领域的情况是几乎一片欢呼,容不得半句反对意见。国外正相反,政治人物狂热,而专家相对冷静。德国专家在十年前就对光伏电站痛加批判,可我国在接受西藏地区光伏电站全面报废的现实面前,还在搞更无效益的屋顶电站,而光伏精英们却一声不啃。当现在中国的“光伏专家”,到处被夹道欢迎时,不该捫心自问:为光伏做何贡献了?中国缺少光伏专家,更缺乏出专家的机制。学术缺乏民主氛围,专家就会放弃学术进取,而在名利场上追逐。当然,中国那么大,也不会没有清醒的工程技术人员,但这些人往往不受欢迎,因为这些人看到了问题,提出过疑虑,还指出毛病,这些都可能给如日中天的光伏精英泼冷水,甚至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掌握真理的人往往还会为此失去充分的发言机会。可以预见,只有在光伏泡沫行将破灭之际,新一代光伏专家才会产生。

四、     工程实践 ,专家辈出

    光伏技术的发展瓶颈不是硅原料,更不是逆变器,甚至于与能源紧缺与否都毫无关系。看看干电池的发展就能一目了然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对光伏电力的应用定位方向错误,用光伏电力取代常规网电的实施计划是虚无缥缈的。说到底,光伏应用技术的发展才是光伏事业的瓶颈。而光伏应用技术是在工程实践中发展进步的,光伏人才只有在工程实践中成长,不可能在学校里批量生产。现行的高校学绩制度,只适合于一些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对于光伏工程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工业技术,是不可以闭门造车的。俗话说,百战出将军,就算你毕业于西点或伏龙芝,没打过仗,顶多是个参谋,如何能称得上军事家。

    在中国提倡实践出真知也有多年了。但人们还是容易被专家的各种头衔搞糊涂。高等教育普及以后,稍有不慎将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新型的“光伏上天,斯文扫地”也难说不会出现,博士们眼高手低的情况比比皆是。教育深化现象不可避免。专业教育和工程培训成为中国建设的软肋,而大学就业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光伏应用技术开设博士点已经多年,当年的老博导到退休也没搞成一个光伏项目,至今也还是没有看到他的学生---年轻博导干出一项实用的光伏工程,也许他会为此永不瞑目的,当年,正是他把国外教科书中大段眼珠般的批判文字故意漏译。十二年前,在黄山第五届全国光伏会议上聚首的各路神仙,网上一查,有的当上领导,有的退休,有的去当公司老板,有一多半改行了。几乎是见不到有人还活跃在光伏工程领域,更看不到他们的工程业绩和他们的工程报道文章,可他们现在都是资深望重的专家。如有例外者可直接来骂我胡说八道,我一定邀请你参观我的工程并盛情款待你。总而言之,前一段时间,中国专家产生的方式具有特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科举旧习和应试教育的混合物,完全摈弃了工程实践路线,是需要改革的。

    新的专家认定方案也正在酝酿产生,能否替代旧的职称评定和终生享用制度,催生出新一代光伏专家,值得期待。然而,真正的光伏工程技术人员必然是产生于工程实践的原则,不容置疑。有多少成功的工程案例,就可能出相应多的专家,找专家,请到工地上去吧。
发表于 2009-11-30 16:16:50 | 查看全部
非常实在,顶一下
发表于 2009-12-1 15:01:41 | 查看全部
同意
确实很多这样的问题
最为搞笑的是有些人还出书传播错误的思想
去一家公司面试,结果他们公司主管太阳能LED路灯这块的主管,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说LED功率和太阳能板功率比为1:(3~4)即为合理配置,否则即为过低或过高
我顿时无语。。。。
实践出真知。。。写这种书的人TMD太操蛋了
发表于 2009-12-2 10:20:27 | 查看全部
专家算个屁
发表于 2009-12-4 16:24:43 | 查看全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