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3-6-29
- 积分
- 599
-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7月中旬,中利科技集团公司将新产品铜包铝软电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24项国家专利,其中12项为发明专利。同时,中利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深海电缆产品,向国家科技部申报“863”计划。中利集团注重科技创新发展,今年1至8月份投入近2000万元,成功研发了14个新产品。 至今,中利集团成为国内光电通信行业中的科技型、规模型、创新型企业,拥有56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5个高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中利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荣获“全国效益型企业”、“国家高分子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中利集团走自主创新之路,按照“投放市场一代、精心研制一代、储备更高一代”的产品研发思路,新品开发捷报频传,相继开发出52个新产品,特别是2003年研发了符合ROHS要求的环保型话缆、数据缆等产品,为华为、中兴、艾默生等大型企业配套出口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利集团高科技研发小组在2003年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层搅式绷带燃、防锈、防鼠咬通用室外光缆,成功突破国外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被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2006年,中利集团开发带供电的光电综合缆,一改过去网络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连接技术,一缆多用,大大节省工程成本,被授予发明专利。2007年9月11,中利集团的“ZL”牌通信电缆荣获“中国名牌”殊荣。同年,中利集团获得中国移动阻燃耐火软电缆集中招标全国总份额的66%,今年初,又得到中国联通阻燃耐火软电缆集中招标55%的份额。今年,中利集团成功研发了铜包铝软电缆,这种电缆的含铜量减少到20%,采用低烟无卤等环保、无毒材料,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预计今年10月就投放市场,将被中国移动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企业广泛采用。高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战略的支撑,中利集团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实施“爱才、用才、育才”的人才战略,广纳贤才,构筑人才高地,吸引了上海电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甚至连美国专家也前来加盟落户。目前,中利集团有200多名科技人员分布在各个岗位,其中有25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以及30多名高级专业人员组成了“常熟市中利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高新产品的研发任务。对有能力的员工和生产能手,中利集团“不拘一格”启用,已有100多位普通员工被提拔到各管理岗位重用,一名自1999年从哈工大引进的大学生,因表现出众,目前已担任集团副总经理职务。对于管理骨干,公司更是重点培养,先后将一些高层管理人员送至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进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