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9|回复: 2

MES的明日今朝——访Eyelit公司高级实施顾问 吕强

发表于 2010-1-14 15:48: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14日              来源:《制造业信息化》

2009年的中国制造业,经历了经济严冬,年底时分呈现回暖。在这样的时刻,就MES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Eyelit公司高级实施顾问吕强。

企业诉求与发展趋势

危中寻机,吕强看门见山的表示,“如今是实施制造执行系统的契机,信息化对产业的帮助被凸显出来。企业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协同制作的必要性,每个企业是和上下游企业、和其所在的产业链紧密捆绑在一起的。MES的发展趋势就是协同制造的整合”很多MES的厂商提供了管理功能的组件化、构件化和配置化,吕强解释到,在开发周期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才能提高开发效率。可配置化意味着对客户特定的个性化需求无需重新开发,通过应用代码即可开发出实用性强的配置。当今制造业更加注重精益生产,吕强将企业对MES的诉求归为:使生产流程可控、有序;提高生产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遭遇发展瓶颈的企业,他建议企业启用设备管理、质量管控等功能,使生产的关键点可控、可视,使影响生产成本的库存状况、设备折旧等因素更加清晰、明了。 “太阳能等能源行业、医疗设备、电子行业、化工行业,及以汽车为代表的机车制造等会是MES发展的重点。我预测,未来可能以MES系统为核心,由泛ERP 向泛MES扩展,设计、供应链、库存等等,都会向它靠拢。”畅想未来,吕强自信而乐观。

规范、灵活并举

纵观全球,中国的生产方式更为灵活,但灵活不能代表效率和稳定。“不同工厂、公司和集团之间的模式都不一样,我们力图把各个工厂好的思想揉和起来,整理出更好的流程,强化规范的同时又不失灵活。”拥有成功的海外项目实施背景和多年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的他总结道。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就是数据缺损现象比较严重,实时数据到设备上才能看。“就其本身来说,数据和ERP系统是没有交互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将设备整合起来,做个接口,运用MES进行交互,它还可以控制设备参数。我们可以用MES做更好的东西。”经济全球化、制造业自动化所带来的革新,凸显了MES在打通信息孤岛、衔接高层决策与基层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型有方

企业的生产模式都是富有特色的,制造过程多种多样,企业要走“专”、“精”的路线,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MES,不盲从。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并不契合自身的生产制造过程,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中的时候,为了配套这一执行系统,需要添购天价的设备——这无异于改造厂房,且不能充分利用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因而没有必要。解决方案非常理想的同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特定生产流程和方式,不妨称之为“因材施教”。有了好的解决方案,适应了产品的生产,还要思量在应用过程中,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的弹性与空间。“生产模式不能改进的话,就故步自封了。”吕强说。
发表于 2010-1-19 10:24:46 | 查看全部
关注下   

很直接啊    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  

支持下~~~
发表于 2010-1-22 13:58:38 | 查看全部
要与底层的控制系统连,又要与上层的ERP系统连接,而且每个企业的生产又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