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9-12-9
- 积分
- 1789
- 阅读权限
- 30
- 精华
|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 09:43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何晓亮
“实验室”将提供最完备的软硬件措施和研发环境,所研究的项目选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精炼的、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前沿技术。
——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
以保定英利集团为依托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成功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并于1月15日正式在保定奠基动工。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更将加快推动国内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
光伏产业
呼唤统一行业标准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而以光伏发电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和抢占的制高点。我国在作出减排承诺的同时,也把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作为未来发展大计。
在光伏领域,经过多年的整合发展,我国已经培养出以保定英利、无锡尚德等为代表的、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但与技术领先、市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处在发展起步期的中国光伏行业,缺乏涵盖产业整体的行业技术标准。这对于提升国内产业的整体水平和规范发展,保证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来说,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于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集高水平科研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重要基地,代表着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最高研发水平,建成之后,将极大推动行业共性技术进步,并在制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构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生态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企业
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层次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尤其强调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要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入手,从完善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创新生态。这一“创新链”就包括企业研发机构与公共研发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以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前沿技术为研究方向,成果为行业共享,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是国家对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即是如此。
据介绍,总投资5.4亿元,总建筑面积608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及政府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采用“开发、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依托英利集团完整光伏产业链生产和技术模式,主要从事完整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发方向包括硅材料制备及特性、高性能太阳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实验室下设硅材料研究中心、光伏太阳电池研究中心、电池组件研究中心、应用系统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
“实验室将提供最完备的软硬件措施和研发环境,所研究的项目选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精炼的、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前沿技术。”宋登元说。
出席奠基仪式的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表示,建设该重点实验室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整体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或将因此提升一个档次。
布局长远
保定英利谋求行业话语权
业界曾有“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服务,而最佳的企业做标准”的流行语。透视此次“迎娶”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利布局长远、谋求行业标准制定者优势话语权的雄心可见一斑。
作为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英利掌握着从硅材料、晶体硅生长、切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到光伏应用系统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技术。自 1998年进入光伏行业以来,英利集团一直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与UL、TUV、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等国际权威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依靠对完整产业链的整体技术优化,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多项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克的每瓦耗硅量远远领先于7—8克的世界平均水平,非硅成本0.8美元/瓦,为全球行业最低,六九硅业新硅烷法生产可达 9N(99.9999999%)以上高纯度多晶硅,以研发高效率N型太阳能电池的“熊猫计划”将电池转换效率稳定提升到18%等多项技术创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英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距离实验室建成尚需两年时间,但“对于企业来说,成功申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自家,毫无疑问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掌握绝对的优势话语权。”宋登元明确直接地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