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9-5-13
- 积分
- 2312
- 阅读权限
- 40
- 精华
|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甘肃气候不好,生态恶劣,甘肃经济要发展,利用光能既提高了国家的总体能量,也支持了甘肃的经济。所以,我写了提案,建议国家能够在敦煌建立一个千万千瓦光电基地并且列入规划。”
据介绍,敦煌市境内有著名的莫高窟、月牙泉等一批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但受其气候地理环境制约,敦煌极端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给传统工农业、旅游观光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这些现象和敦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长期受到中央和全国各界的关注。
樊锦诗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敦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摆在首位,并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及旅游观光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据她介绍,敦煌光热资源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153.7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平均光照时数8.9小时左右,且云量雨量少,大气透明度高,是我国国内太阳能源丰富的一类地区之一。 同时,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广布,地势平坦开阔,未利用土地众多,仅敦煌市内国道215线以北的戈壁滩上可开发利用的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初步测算,潜在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960亿千瓦时,是大规模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理想战略开发地区。
樊锦诗指出,当前敦煌光电产业开发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敦煌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已经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此外,我国首批两个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已落户敦煌,总投资3.83亿元,目前国投10兆瓦光伏电站顺利投产发电,2010年6月底可提前全面建成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
她指出,目前,敦煌市已全面启动太阳能产业园区建设,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灯相关基础设施,为光伏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新的产业链,并为周边地区社会就业、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按照现有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趋势初步测算,到2025年敦煌有望建成千瓦级光伏并网发电基地。为此,她也希望国家能够在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规划、布局以及光电产业配套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上给予重点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