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73|回复: 0

雷声大雨点小 新能源车产业化还要迈几道槛?

发表于 2010-4-16 09:27: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慷慨“陈”辞

  我们只能看到,在一个又一个的盛会上,新能源汽车成群结队去示范运营。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多时雷声轰鸣之后,终于下了一点雨。那就是凯美瑞混合动力的量产。在上个月,广东也出台了地方性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把各类电动车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设定了十年后成为世界电动车主要基地的激进目标。

  尽管广东规划已经设置了政府采购等诸多辅助措施,但看起来还是有些虚渺。实际上,现在新能源汽车这顿饭之所以难见动静,一边是缺米,一边是缺柴火,也就是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来启动市场,而板上钉钉的私人购车补贴也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因此,我们只能看到,在一个又一个的盛会上,新能源汽车成群结队去示范运营。

  凯美瑞混合动力的入市,其积极意义是继续打破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没有成熟产品的闷局,并开创了在原有市场热销车型基础上推新能源高端产品的思路。原有口碑和来自目标群体的消费力,是凯美瑞混合动力可能成为代表性产品的推力。相比之下,比亚迪、长安等本土新能源汽车产品难以真正切入私人市场,在于关键技术还不够成熟,整体汽车综合品质也难以达到较好层次,在购买成本提高后,反而减少了其作为汽车产品的吸引力。而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还是有钱人玩的游戏,高端产品往往比低端产品更能打开局面。

  已经上市几年的普锐斯也算是成熟产品,其匍匐不起,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私人购车补贴,以及作为一款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全新的车型,没有来自燃油版本的市场基础积累。此前,中央部委官员曾言之凿凿地说,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标准很快将出台,但最终还是被推迟。之所以难产的原因,一个是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的忧虑,这一关键因素的缺失,可能使得有力度的补贴也陷入无能为力的困局。另一方面,则是担心首先从政策得利的将是国际品牌,本土产品将进一步被边缘化。

  所以政策出现很高调又很犹豫的态度,在产品目录和销售权上面,也设置了严格的限制。现在的关键则是回到原点,就是在市场还未真正启动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制定技术标准,进行技术攻关,形成成熟度较好的产品。在这方面不必也无法求快。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最高的门槛摆在那里,很难跨越。

  一些强制性措施则可能应该抢先出台。包括像美国那样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只要标准严格起来,自然将催生各类新能源汽车,因为燃油发动机的优化效果肯定有局限。另一方面,像强制性推行所有车型都配置弱度混合动力系统,再逐步将节油率提高,通过强制性实现在大层面上的环保效果,也逐步推进环保汽车的升级,在有足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切合实际而有效率的方案。有分析人士也提出,目前政策鼓励过度,而限制不力。这种中国式热情,最终往往会遭遇市场的冷淡。



来源:《南方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