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9-5-13
- 积分
- 2312
- 阅读权限
- 40
- 精华
|
本帖最后由 xia2009 于 2010-4-26 08:59 编辑
前几天跟一个在国外待了很多年的人聊天,她有个观点令我很吃惊,但想来却不无道理: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相比较那些世界500强公司,财经读者更关注那些创业型的公司,因为他们足够创新,有活力,也代表着希望。更直接点讲,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在他们身上,而不是那些庞然大物。
如果考虑到国外大公司的创新越来越多地依靠并购创新型小公司来实现,这点是非常有道理的。
从我最近观察的一个领域光伏市场来说,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正迅速进入一个极其亢奋的市场,来自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捷克甚至发生财务危机的希腊这样的小国的订单,让全球光伏制造企业重新回到了2008年那种供不应求的时光。而且这次是大市场里的令人眩晕的高速发展。但是,在光伏的几个环节上都出现了很明显的产能不足的现象。这多少是因为全球光伏企业在金融危机时缩减产能,解散工人所致。德国权威光伏杂志PHOTON主编说,在这个市场里永远缺乏的是基于未来乐观判断的大胆投资、扩产。从这点上说,中国的几个领军光伏企业似乎总能给世界以奇迹。尤其是赛维这样的,以非常大胆的投资来不断扩大产能。现在来看,他们又赢了。
作为一个媒体,或者一个分析师而言,有时候不能理解一个企业家对扩张如此疯狂。但不得不说,即使是我瞧不上的恒大这样的企业,在某一个阶段上,扩张和时机就是一切。无论用何种手段,以什么样的代价,你一旦翻过了阿尔卑斯山,就有了“从良”的资格,你可以立地成佛,也可以继续去押宝。但如果按部就班的走,永远没有选择的机会。
这次在赛维,其首席技术官曾在美国工作十多年,他坦言并不习惯赛维的速度至上文化,但他总结说,在美国人们制定计划总是在可以预期的目标之上稍作下调,但在中国每年高达10%几的增长使得那些更激进的人总能成功,常此以往,他们成了这个社会的商业中坚。一位60多岁的意大利人回忆说,在他10几岁的时候,意大利也是中国这个样子,一切都是激进的。但中国现在的速度仍让他感觉到惊讶。
so,看待中国企业家的速度是需要辨证思维的。
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要想好了一切再开始,或者等自己完全具备了创业能力后再开始,往往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机会。
来源:新浪网 (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