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 2006~2012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國家別市場需求預估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06
二. First Solar的發展
(一) 各項數據顯現良好發展成果
First Solar與CdTe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發展劃上了等號,其以低成本與高轉換效率,成為全球排名第一大廠,並且直接威脅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大廠的領導地位。
由於CdTe具有良好的吸光特性,應用在薄膜太陽能電池上,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適合用於太陽能發電上,但CdTe化合物技術在發展之初,受到鎘元素可能產生污染等問題影響,原先投入部分廠商因為市場接受度問題而終止發展,由於First Solar的堅持改善,使得公司獲得良好成果。
First Solar在太陽能的成功發展經驗,不但使廠商重新注意CdTe化合物的發展,更帶動美國創投廠商投資於CIGS/CIS等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許多擁有新技術與能力的新創公司集中在美國矽谷一帶,期望能利用嶄新技術一舉超越其他競爭者。
First Solar是以生產CeTe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主的廠商,2008年第二季時季產量超過100MW,2009年第一季季產量超過200MW,當年度年產量超過1GW,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中首先年產量突破1GW者。2009年第四季產量再度突破300MW,2年間季產能成長12倍達322MW。
First Solar產品轉換效率於2007年第二季突破10%關卡,2009年第三季突破11%,產量擴增、轉換效率提升,致使關鍵的製造成本得以降低,目前為大廠中成本最低的廠商之一,2008年第四季每W生產成本降至1美元以下,2010年第一季每W生產成本降至0.81美元,要突破0.8美元以下已指日可待。
其他如營收及獲利狀況都表現亮麗,2010年第一季營收達5.68億美元,淨利達1.72億美元,分別較二年前成長8.5倍及34倍。
表二 2007年~2010年第一季First Solar發展各項數據
Source:First Solar;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0/06
(二) 產能規劃向上修正
First Solar隨著營收、淨利不斷增加,也積極擴張產能,2005年時年產能僅25MW,2009年時超過1GW,預計2011年即可超過2GW,目前規劃至2012年時產能可達2.1GW,其中在美國生產維持年產能223MW,德國地區也維持年產能223MW,馬來西亞為主要產地,年產能1.3GW以上,未來將開發法國之生產線,每地區生產都維持在223MW的倍數,顯示223MW為一經濟規模產量。
First Solar為維持優良品質,採取一貫作業自動化流程,整體作業流程從一片玻璃到完整太陽能模組僅需2.5小時。First Solar並採取稱為Copy Smart™的流程複製能力,不但能使在任何工廠生產之產品品質相同,利用生產線之複製方式更能降低成本增進效率。
圖三 2005~2012年First Solar產能擴充規劃
Source:First Solar;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10/06
(三) First Solar產品回收計畫
由於First Solar所採用之原料中鎘元素具有毒性,公司遂建立業界第一家具廣泛性的產品回收再利用計畫,目的是希望能重複應用可回收的大部份有價材料,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目前估計約90%的First Solar太陽能模組可回收並重複應用。
First Solar在回收太陽能模組過程中,使用者只要依循指示,即可獲得包裝材料、運輸費用及相關服務費用的支援。First Solar在銷售一筆產品的同時,即將未來可能發生的回收與再利用相關費用予以信託,每年也會請公正第三者加以稽核。
First Solar每一產品銷售時皆加以登錄,消費者可用電話或網路查詢,若要返還產品時毋需其他費用;回收再利用時,將遵照當地政府之相關法規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