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0-8-7
- 积分
- 20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单晶制备方法 CZ
导电类型 P
掺杂剂 Borom(B)
晶向 <100>
晶向偏离度 <±3°
电阻率范围(ρ) 0.5-2Ω.cm或3-6Ω.cm
少数载流子寿命(τd) >1μS
氧含量(Oi) ≤1.0*1018/cm3
碳含量(C) ≤5.0*1016/cm3
位错密度 ≤3000/cm3
外观 无裂纹,无孪晶
直径 6",8"
温校控制器原理
(A) 比例增益PN:
PN=温校变化量/拉速信号偏差
(B) 积分增益IN:
在控制周期内对拉速偏差值进行累加,当累加值大于标定值时,控制输出定义的变化量。IN越大,积分作用越大,反之亦然。
(C) 正偏差K+:
K+:为正偏差控制阀值。
(D) 负偏差K-:
K-:为负偏差控制阀值。
(E) 超前增益MP:
类同MD。
(F) 调节周期TI:
直径控制器每隔一个调节周期时间,对控制输出值进行一次调整
直径控制器原理,
PN=温校变化量/拉速信号偏差
(B) 积分增益IN:
在控制周期内对拉速偏差值进行累加,当累加值大于标定值时,控制输出定义的变化量。IN越大,积分作用越大,反之亦然。
(C) 正偏差K+:
K+:为正偏差控制阀值。
(D) 负偏差K-:
K-:为负偏差控制阀值。
(E) 超前增益MP:
类同MD。
(F) 调节周期TI:
直径控制器每隔一个调节周期时间,对控制输出值进行一次调整。
(A) 比例增益PN:
PN=温校变化量/拉速信号偏差
(B) 积分增益IN:
在控制周期内对拉速偏差值进行累加,当累加值大于标定值时,控制输出定义的变化量。IN越大,积分作用越大,反之亦然。
(C) 正偏差K+:
K+:为正偏差控制阀值。
(D) 负偏差K-:
K-:为负偏差控制阀值。
(E) 超前增益MP:
类同MD。
(F) 调节周期TI:
直径控制器每隔一个调节周期时间,对控制输出值进行一次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