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03|回复: 4

菜鸟PV知识点汇总————请求各位老师指点错误

发表于 2011-3-7 20:59: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人们习惯把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板称为太阳能电池,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储能装置,而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光是有能量的,当光照射在特定半导体上,使半导体内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最外层电子产生跃迁,成为自由电子。但是光有自由电子也不行,如果是散乱无序的,那么也无法产生电流。这时就需要在半导体上掺杂别的元素(硼和磷),这样带负电的电子集中向N区(受光面)移动,电子离开后产生的带正电的空穴对向P区移动,这样也就产生了电势差,产生了电压。

    什么是禁带宽?半导体是介于导体与绝缘体的,当半导体最外层的电子受到激发,离开原来的轨道,也就变成了导体。禁带宽也就是让电子离开原来轨道所需的能量。禁带宽越大,所需能量越多。

     光谱在PV研究中有什么用?太阳发射出来的光,除了可见光区外,还有比可见光区波长长的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波长短的紫外区。光是含有能量的,紫外区占总能量的7%,可见光区占总能量的50%,红外区占总能量的43%。红外区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升温,但我们需要寻找的物质是能利用大部分光的能量,并且可以利用的能量要大于禁带宽,这样才能产生电流。而且根据物理学可知,波长越短,所含有的能量越多。所以半导体可以转化的能量由可以吸收的波长区间X区间内的频率决定。
    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吸收可见光,还可以吸收一部分红外波段的光,一般吸收波段是300nm到1100nm,紫外线对太阳能电池是有害的,能加速太阳能电池的老化,降低其转化效率。所以,在太阳能电池片封装的时候,其上有一层背板玻璃TPT,TPT不仅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片受重压而破裂,而且能够阻挡紫外线,从而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能够达到20年以上。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的区别,优缺点,如何区分?区别在于他们的分子结构和间距上。想像一个操场,单晶硅就是所有学生间距相同,排列整齐。而多晶硅可能以班为单位是整齐划一的,但有的班横着,有的班斜着,有几个班还交叉在一起。非晶硅呢,就是杂乱的,无序的。
      优缺点:单晶硅效率高(17%),成本高。多晶硅效率(14%)略低于单晶硅,成本次低。非晶硅薄膜效率(9%)最低,成本最低。但是我们不能那么简单的比较,要通盘考虑。单晶硅多晶硅做成太阳能组件的话,实际效率差别不是那么大。非晶硅薄膜虽然效率低,但其对温度不敏感,阴影对其发电量的影响也小,在某些环境中,实际发电量还大于单晶硅组件。但效率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效率每提升1%,将减少相关的附属材料,这样也就降低了成本。
      区分:由于生产工艺原因,为了最大化利用硅片,切割的单晶硅大部分是八边形,而多晶硅是四边形。单晶硅色差相近,以深蓝深黑为主。多晶硅色差大,表面会有雪花状斑,颜色较单晶硅浅。
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这个效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国际上是以在1000W/㎡,25°,AM=1.5的环境中,硅片可以产生的能量得出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0.01㎡的硅片在标准环境中,照射1小时,产生了1.8瓦的能量,那么就可以倒推出1㎡的硅片可以产生180瓦的能量,那么他的效率就是18%。但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不能产生180瓦的能量。
       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是按瓦,而不是按平方卖呢?任何大小的面积单晶硅产生的峰值电压是0.48伏,不管是1㎡还是100㎡,那么为了提高输出电压,根据需要,我们把单晶硅切成若干片,然后串联起来,那么它的输出电压就可以提高。我们需要12v的输出电压,把单晶硅片分割为25块小的,然后串联起来,那么它的输出电压就是12V。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会把电池片串并联,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输出电压电流,而且可以防止某几个坏的电池片对整个电池板的影响。而在电池板组件的生产中,硅片会切成若干不同形状小块,中间还会留有一定的空隙用导线连接,边缘还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起密封作用。所以1㎡的太阳能电池板实际上里面没有1㎡的硅电池片,而且各家的生产工艺切割工艺的区别,不同的厂家的电池板瓦数不同。为了直观的理解,我们的电池板一般说瓦数而不是平方。

      峰值日照小数数是什么意思?地表受到太阳的辐射总能量除以1000W/㎡得到的就是峰值日照时数。例如,某地1㎡土地一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总共是4200W,那么它的峰值日照时数就是4.2小时。


PS:这是我自己根据看书写的,里面可能有些数据不准,或者自己有断章取义,期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我是刚入门的小鸟。

评分

参与人数 3下载券 +9 +9 +1 收起 理由
edwenzhang + 4 + 4 鼓励原创
叶庆明 + 5 不错,鼓励···
shuyihuang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1 21:26:22 | 查看全部

写的蛮好蛮好,通俗易懂。晶体硅的结构是以晶格为单位划分的
发表于 2011-4-7 16:40:14 | 查看全部

哥们,写的不错。有个地方再探讨一下,就是有关背板TPT的,一般组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板子,就是TPT背板,TPT为聚氟乙烯复合膜,白色,它起的主要有作用:1、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对组件的效率略有提高,2、其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还可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也有利于提高组件的效率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edwinjsh + 2 鼓励有意义的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12 14:23:41 | 查看全部

峰值日照小时数的理解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发表于 2012-10-21 03:46:35 | 查看全部

貌似有几个问题:
1. 在太阳能电池片封装的时候,其上有一层背板玻璃TPT,TPT不仅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片受重压而破裂,而且能够阻挡紫外线,从而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能够达到20年以上。
TPT是放在在电池片背面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汽进入组件内部导致EVA失效、防止电池片破裂、反射电池片直接空间入射的太阳光。 你说的阻挡紫外线也是有待商榷,背面散射光中紫外部分极少。
阻挡紫外线的其实主要靠EVA中的抗紫外剂,而且紫外线对光伏组件的主要影响是在于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金属材料的氧化。

2. 单晶硅多晶硅做成太阳能组件的话,实际效率差别不是那么大。非晶硅薄膜虽然效率低,但其对温度不敏感,阴影对其发电量的影响也小,
单晶硅组件功率会高出多晶硅组件5~10W(平均值),效率差异大概为0.3%~0.6%,现在工艺水平下,这点差异其实算是比较大的了。
另外非晶硅的一大特色是低辐照性能较好,这是导致阴雨天气是发电情况比较的原因,但实际使用中阴影影响还是较大的。

3. 那么这个效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国际上是以在1000W/㎡,25°,AM=1.5的环境中,硅片可以产生的能量得出的。
效率计算的表述有些误差,这样可能会导致NOCT等非STC条件下效率计算的误解。效率就是组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百分比,从效率、功率、面积、计辐照度的单位入手分析比较好些(单位分别是1、W、m2、W/m2)。

4. 峰值日照小数数是什么意思?地表受到太阳的辐射总能量除以1000W/㎡得到的就是峰值日照时数。例如,某地1㎡土地一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总共是4200W,那么它的峰值日照时数就是4.2小时。
峰值日照时数,更准确表述应该是有效日照时数,应该是等于斜面上的最大辐照量的数值。你的表述给别人的印象会是有效日照时数等于水平辐照量的数值。水平辐照量跟斜面辐照量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最大能达到1h以上。

总体来说是通俗易懂,哥们你可以转行做科普的,可以拿来做销售的培训教材。{:soso_e1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