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7-10-23
- 积分
- 398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在欧美的词汇里,很少能够找到像“福岛死士”这类的词汇。大家在地震以后一开始关注的是人员的伤亡居多,媒体对日本是赞赏居多,对他们的井然有序和从容不迫非常敬佩。 直到后来核电站的事情越来越大,逐步成了媒体的中心。虽然大家在谈论到他们这些死士的行为的时候往往是用“日本有其自己的文化”来评价,但是几乎所有欧洲人都开始对自己的抗辐射安全性关心起来。法国是欧洲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在此关头,正好有个利比亚在那里作为大家一个转移视线的靶子。一时之间,没有人去讨论太多的法国核电,说得更多的反倒是该不该出兵的问题。
借着这种国际环境的缓冲,日本一方面将电站控制下来,明确表示会关掉一些电站,另一方面姗姗来迟地在月底宣布他们将把私人屋顶项目的补贴降低,而同时也会把大型项目的补贴提上来。似乎这会是东京电力的一种“补偿”行为,至少这会给日本国内的几家光伏组件生产商以足够的机会。
Sanyo三洋公司推出了H245E01这类245W的高效率的电池片,正好用于大电场项目,而中国的骄傲尚德也在三洋发布高效率的电池片的消息以后也非常有针对性地推出了STP245S-20/WD,同样也是245W,60片,中国技术很难得地站到了国际前沿。有了如此坚实的批量化生产基础,任由QCELL他们在CIGS上如何突破,或是Solar Frontier在CIS上如何成功,咱中国人总有一席之地。
CSI也不甘示弱,在本月宣称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的认证, 似乎要宣扬他们的技术路线的不同,含镉的薄膜估计不在他们考虑之列。而在薄膜行业和传统晶体硅的竞争的走向分析上,专业的分析员认为诸如First Solar之类的公司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在真正有竞争压力的时候,他们还有自己的空间。 要等到中国太阳能全行业都发展起来以后,综合考虑能源的利用环节和效率的时候,也许光伏行业也就和电子产品制造一样,成为Made in China的大显身手的舞台。
等到中国各行各业的公司前赴后继地加入光伏行业当中的时候,德国的太阳能企业诸如Solar Fabrik, Sanways, SMA等就可以不断地创新的营业利润记录。 SMA以逆变器这一单类产品可以做到2011年销售额19亿欧元,按照电池和逆变器的价格2:1的关系来算,如果SMA占有市场比例1/3,那么总的盘子将会是19*2*3=114亿欧元。大家分配下来,蛋糕还是足够地大。 可是如果我们将每瓦的价格算成1.5欧,市场总量约为8GW,即便是按每瓦1.14欧的时候,则去年的市场总量也不过10GW,似乎还是偏小,或者说SMA占不到30%的市场份额。有趣的数字分析!
铺天盖地的可再生能源的呼吁似乎在欧洲激起了千层浪,不仅意大利现在不是很明确,甚至连奥地利这个非常保守的国家也开始准备先资助6000家家庭光伏。
在这个即将爆发,但是又会很延迟的时代,将会是资本和谋略的比拼,大家准备好了吗?
作者:Solar_cool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