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1|回复: 0

光伏行业寒冬期持续至今 企业重拾“技术为王”信心

发表于 2012-6-12 10:44: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光伏行业“寒冬”期持续至今,连巨头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此番“京赛同盟”瓦解,以及此前频频传出的巨头企业破产传闻,便是真实写照。市场萧条之下,维持一定量订单成为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

  去年底,龙头光伏企业因为长协订单的依旧维持,还能在中小企业停产关闭的浪潮中保持淡定。但随着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大企业与下游客户订单不保的局面已开始出现,赛维LDK此前就因大客户欧洲Q-cells公司的倒闭而致使其规模1.5万吨的多晶硅订单化为泡影。

  行业由来已久的价格战在目前低迷的市场状况下愈演愈烈,为获得订单,以中小多晶硅企业为代表,全行业“低价清仓”现象举不胜举。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行业低迷,一些国外企业却在竞争中独善其身。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全球第二位的光伏设备厂商德国Centrotherm公司目前积压在手的订单金额达到5.082亿欧元。

  为什么Centrotherm公司能够逆市获得如此大额订单?其公司高管表示,是靠其引以为傲的前瞻性技术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其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已达20%,行业“寒冬”下,他们还在精钻技术,去年以来连续刷新产品品质纪录。

  国内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亚洲多晶硅老大保利协鑫的订单量目前也排到了2020年。其因技术进步而推动的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大量订单。

  Centrotherm、保利协鑫的案例让我们真的必须牢记――“技术为王”永远不过时。

  前两年光伏产业身披光环时,企业乐此不疲地钻研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之道,“2012年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曾经发出了行业最强音。而自去年行业下行至今,却鲜有听到类似声音和企业的行动,大家已经在低价恶性竞争的氛围中迷失了自我。

  一位私募基金高管在评价当前光伏行业时指出,市场不好绝不是产业陷入停顿发展的借口,如果太阳能发电能够达到火电的度电水平,市场需求没有理由不“冲动”。与其削尖脑袋去挖市场,不如潜下心来在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上练足内功,届时市场自会主动找上门。

  诚如斯言。在这样一个大萧条、大调整的时代,光伏企业需要的是不再唯订单马首是瞻,而更多的是要重拾“技术为王”的信心,抛弃以规模、低价取胜的竞争策略,以技术战将替代价格战。

  一些积极的信号似乎已传出。被称之为行业风向标的2012上海光伏展上,众多企业没有像往年一样抛出种种扩张计划,而纷纷亮出了最新研发的技术,多家企业号称今后将以技术立身,将抛弃无休止的价格战。

       来自: 中国证券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