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6-28
- 积分
- 1053
- 阅读权限
- 30
- 精华
|
近几年来,由于光伏组件需求旺盛,国内多晶硅扩张迅速,使总产能由2007年的4.8 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33万吨,而全球2011年多晶硅需求量为21.4万吨,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整个行业面临形式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产能无序扩张,增长速度远大于市场需求,市场行情低迷,价格下降,大面积企业亏损,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配套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能源消耗高,清洁化生产水平较低等。
国外大装置多晶硅的生产经验丰富,如瓦克在2005年已经达到产能5500吨/年,其技术及配套相对比较合理,而国内在2007年才出现千吨级多晶硅装置,整体规划的技术及配套不成熟,并且很多企业在相同技术及配套下,各生产模式和能源消耗大不相同,在市场持续低迷,竞争力减弱情况下,相应企业陆续停产。
去年国内80%企业由于成本较高相继停产,造成进口多晶硅数量达到6万多吨。德国推迟上网电价补贴削减
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以往的工艺配套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质量不稳定等不利因素,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竞争越来越强烈,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解决原生产工艺的不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以来由于在多晶硅技术创新及优化上发展迅猛,多晶硅成本急速下降,以下主要列出几种技术方案
1、 大型还原炉的投用及热能回收利用
国内目前新装置或改建装置均采用24对棒及36对棒还原炉为主,并已有48对棒炉子的投用,而在2011年前投产的多晶硅厂,主要以12对棒及18对棒还原炉为主,有的企业还有相对落后的9对棒还原炉,大型还原炉在生产上体现出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以往的小型还原炉还原电耗在80-130kWh/kgsi,经过设计优化,24对棒还原炉的还原电耗可以做到40-60 kWh/kgsi。
1.2 在设备加工要求上,提高壁面光学特性,可以更有效的减少炉内的热辐射损失,使热能得到有效利用。
1.3 还原炉夹套水通过闪蒸利用,有效的降低了蒸汽的消耗。从实际运行看,可节约总蒸汽使用量的25%-30%
1.4 在相同规模情况下,从还原炉置换,到拆装炉以及清理,相对劳动强度降低。
1.5 由于大型还原炉多晶硅沉积率增大,单位耗时减少,产量相应增大。
1.6 引用国外提出的按照热氢化炉节能理念,在硅棒与冷却水壁之间加一个隔热罩,如果隔热罩内表面的温到550度左右的时候,还原节能可达10%。但冷却水温度与偏低,这样要求精馏的相应热能使用装置需要配套。
2、 采用高效精馏技术,在减少投资及降低生产成本上有突出优势。
2.1 以往采用的工艺存在以下不足
议案,2012年1季度安装量反而是2011年同期的 3倍,日本、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的出现,给光伏厂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光伏有市价低的情况持续,而且市场增长率还在不断增加,说明光伏产业链起步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受市场及其他因素,产品价值回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从目前的产品价值,参照国内公开的一些太阳能电站具体运行数据看,以现有的光伏发电技术,按照光伏寿命25年并以政府1.09元/度电的优惠上网电价算,按照目前的投资来看,7年内即能收回成本(未算土地费用),从光伏太阳能电池系统能源消耗数据可以知道,太阳能电池系统在2年内即能产出所消耗的整个产业链消耗的电能,未来所产生的电能都是清洁能源,对于如何看待多晶硅生产是否属于高能耗、高排放,很多文章已经清楚说明,也提出了应与时俱进摘掉双高“帽子”。
不管从市场角度还是战略发展来看,太阳能替代常规化石能源是以后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作为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而言,近几年多晶硅的生产中,在技术创新,环保,节能降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达到了世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因此,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区域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结合,共谋多晶硅行业发展之路,以环保节能、低成本、高效益作为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