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4|回复: 0

宋亮:中国光伏产业应“自力更生”

发表于 2012-9-15 08:57: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默克尔访华并没有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佳音,继美国之后,9月6日欧盟决定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由于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市场依赖性强,将近70%产品出口欧盟,因此欧盟壁垒措施无疑将对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而有消息称,更是雪上加霜的,印度、巴西等新型国家市场关于光伏产品保护主义也已抬头。

    光伏壁垒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以光伏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加强国际间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产业更快发展,对各国而言,无不裨益。然而,如此浅显道理背后,各国依然贸易保护盛行,原因何在?

    首先,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整体低迷,欧洲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缺乏新兴支柱产业,因此,各国都致力于保护本国优势产业,特别是那些处于价值链最高位置、技术水平尖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产业,比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汽车等。在此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必然纳入到欧美等国保护行列。

    其次,与欧美相比,中国光伏产业成本低、发展快,关键技术指标甚至领先欧美,近几年,在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那意味着欧美等光伏技术优势进一步弱化,越来越多的领域将面临中国企业的竞争。未来,世界经济将跨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时代,相关产业发展强弱将直接决定谁引领下一时代,鉴于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仍严重依赖欧美市场,加上整个产业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因此,欧美国家此举有釜底抽薪,毁灭中国光伏产业之嫌。

    在此背景下,欧洲即便保持技术上的巨大优势,且从中坐享其成,而且还冒着中国严厉贸易反击的危险,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光伏产业方面崛起。

    产业畸形模式亟待改变

    过去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急剧扩张,目前,中国多晶硅产能占据全球约60%,硅片产能约为70%,多晶硅电池产量近70%,组件产能约占到70%。

    但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两头在外”畸形产业结构。一方面不掌握核心技术,充当海外廉价组件生产和代工商。比如多晶硅产业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包括美国的Hemlock,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 Material和Sumitomo Titanium。他们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光伏设备需高价从国外进口,无形增加国内光伏下游市场开发成本。最重要的,国内多晶硅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这又变相增加中国“节能减排”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山雨欲来,畸形发展的中国光伏又将面对外部市场急剧萎缩以及各国的联合壁垒,国内企业不得不做好“置死而后生”的打算。实际上,伴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中国光伏产业也应蜕变,一方面要摆脱过去那种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侏儒”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遏制产能盲目夸张,优化产业结构。而政府更应加大对光伏产业扶持和引导。

    长期产业需“自力更生”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注重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为未来发展做好技术储备。其次,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已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情况下,有关企业和产业园区要合理规划投资,针对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需求开发相关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避免产品同质化和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最后,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融资、产业分工和科技合作的共同结果,中国为世界提供了质优价廉产品,有效降低了各国光伏发电建设和应用成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欧美国家近来采取的措施,有关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要充分做好应诉准备,对外增信释疑,共同维护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长期来看,欧美针对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壁垒将继续存在,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壁垒将更加严格。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电网等配套设施完善,未来中国光伏需求将有极大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应“自力更生”,加快技术进步,同时将市场目标重点转向国内市场,近日,为鼓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再次做出调整,由21GW调整到40GW,且上不封顶。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为3.6GW,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可见,未来国内下游需求市场的增长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企业要做的就是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相关设备、组件生产成本。

    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应加大实施类似“金太阳工程”项目,开展“新能源下乡”等活动,积极拓展下游需求市场,帮助企业渡过严冬;一方面,积极深入落实“十二五”各项新能源战略规划,推进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和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最后,面对当前企业遇到严峻形势,继续加大对企业补贴力度,同时,依据WTO规则,与欧盟进行进一步磋商。


来源:凤凰网财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