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9|回复: 0

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或面临“三角债”

发表于 2013-1-19 19:02: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为了保证现金流,我国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影响了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三角债”问题凸显。

当前光伏困境的根源在于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性较强,从而引起恶性低价竞争。目前,产业整合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供需阶段性失衡的局面仍将持续,企业仍将承受价格下降压力。加上我国光伏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在美国上市的10家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为80%,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吃紧。为了保证现金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一旦有企业倒闭,恐将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企业倒闭风潮,巨额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恐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信贷收紧,融资呈现惯性化。

  我国光伏企业实力相当,且普遍存在债务高企、现金流吃紧等问题,谁能获得信贷支持,谁就能在这场拉锯战中取得先机。而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对大型光伏企业普遍存在大额贷款,企业破产也会造成其坏账损失,金融机构将可能继续对其老客户进行授信支持,以支持其在整合中能够存活或胜出。如国家开发银行将对我国“六大六小”光伏企业进行支持,这12家企业多为其此前授信的对象。但这可能导致我国一些优势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也不利于部委相关产业政策的协同。

  (三)大型发电集团涉足制造业,电站采购凸显锁定化。

  大型发电集团是未来光伏市场的主要开拓者,以全国电站建设最快的青海格尔木地区为例,在2011年新并网的583MW电站中,5大发电集团旗下的企业占据了 63%,而民营企业仅占12.5%。大型发电集团实力雄厚,电站运作经验丰富,且有发展新能源的需求,在申请电站“路条”中也有优势,是未来光伏电站建设的主体。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现在这些发电企业均有不同程度涉足电池制造业。如国电和中电投已涉足从硅料到电池组件的制造环节,大唐、华能和华电也在酝酿进入光伏电池制造环节。但发电集团的涉足主要是为其下游电站开发进行配套,并无意向制造环节大力拓展,其结果是其产能将锁定国内大部分光伏市场,直接造成光伏企业国内市场份额的降低,无疑会加剧光伏企业困境,也不利于光伏成本的下降。

  总的来看,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三角债”、扶持政策难以切入等问题,产业发展也将呈现市场本地化、信贷惯性化、招标锁定化三个发展趋势,这些均不利于产业的规范和困境的突围。

       中商情报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