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0-8-12
- 积分
- 20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尚德退出薄膜,业界震惊!一时间,举步维艰的薄膜光伏市场再次招来质疑之声,难道尚德的退出真的证明薄膜是一个乌托邦,是“永动机"吗?个人认为,现在就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细想来,尚德之死也是情理之中的。
首先,尚德退出的真正原因源自美国应用材料的釜底抽薪,购买自美国应用材料的薄膜电池生产设备,2200*2600的大片电池组件,安装、搬运生产都不是易事,加之市场的不接受,只能切成1245*635卖,无形间已经增加成本,何况设备本身的高成本摊派,尚德缘何不喘?试问为何欧若康、日本真空设备使用商依然平稳运行,某些厂还在今年六月的慕尼黑展会接到了满负荷运转的订单?
其次,08年金融危机后,硅材料价格下滑,薄膜电池行业受晶体硅电池成本优势的压制,一直是苟延残喘,夹缝中求生存。聪明的光伏生产商对于薄膜电池都是半生产半研发的态度,英利更是干脆不考虑这个行业。只有尚德大手大脚不识趣的猛砸钱。二问尚德缘何不倒?
第三,一直以来,恐怕只有做薄膜电池的生产商才明白真正的痛是什么?转换率不高、电池组件质量不稳定、产品成本高……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痼疾是东北亚某个动物经济小国的龌龊压制(请原谅我的民族感情),薄膜电池的重要原材料——TCO导电玻璃,占到整个薄膜电池成本的30%,长久以来只能靠进口,而主要供应商NSG、AGC的价格居高不下,这还不算,更无奈的是国内薄膜商根本就拿不到真正的高端TCO玻璃,曾经有台湾同行戏谑说:”真正的TCO你们大陆人见都没见过呢!“说者无意,闻着心酸哪!就拿AGC来说吧,它的TCO分9个级别,国内大都只能拿到AO10、AO14等级别,想拿高级别的,对不起,日本政府有个”政府输出许可“,你过得了那关再说吧!想来尚德也是深谙此中详情,唏嘘不已吧!
综上,薄膜电池依然在走长征,但是应该已经快到”会宁“了,因为国内的TCO生产企业已经初见端倪,如南玻、信义、中科建材、中航三鑫(不管他们做没做出来,我希望民族企业能强大起来),有了好的原材料,薄膜电池的品质才能出现质的转变,行业才能现曙光,薄膜电池才不会胎死腹中。最后借用一句革命性很强的话调侃下:一个尚德倒下去,千万个尚德站起来,薄膜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僚佐自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