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50|回复: 8

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一体化?专业化?

发表于 2010-5-20 17:40: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巴菲特对新能源的投资,中国的新能源扶植计划,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政策的气息越来越浓,谁都能看到这是一块蛋糕。但是,怎么做才能赚钱?众多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企业意见几乎出奇一致:垂直一体化,做全产业链!

在光伏产业链中,包括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安装系统5个环节。
  其中壁垒最高的环节为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生产,目前基本被国际上7大厂家垄断。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属于产业链中游,其中太阳能电池芯片(cell)制造进入壁垒是次高,其制造过程主要是技术密集、工艺和设备要求高,电池芯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处于该环节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后是光伏电网的安装系统,市场主要在欧洲,而中国应用还很少。
  因此,对中国来讲这个行业是个典型的“两头在外”的行业。最成熟的电池制造,在苏州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集群,而且领军企业基本上已经在2007年完成了海外上市的资本运作。并且这些企业的产品90%以上是出口到海外。
  硅原料的应用可以占到电池成本的70%。而高纯度晶体硅的供应基本上处于国际7大厂家的垄断之中,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以及挪威等国家。如美国的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Co.,MEMCElectronic Materials;挪威的公司Renewable Energy Co.等7大厂家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95%以上。
  下游的光伏产业则处于刚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可称雄的企业。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300 多家太阳能电池厂家,但是国内大多数厂商都只是购买电池芯片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且产品品种单一。
  目前,各光伏企业纷纷在打通产业链上发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从先入行的到后进者,纷纷踏进了“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模式。在光伏产业链中,包括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安装系统5个环节。
  其中壁垒最高的环节为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生产,目前基本被国际上7大厂家垄断。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属于产业链中游,其中太阳能电池芯片(cell)制造进入壁垒是次高,其制造过程主要是技术密集、工艺和设备要求高,电池芯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处于该环节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后是光伏电网的安装系统,市场主要在欧洲,而中国应用还很少。
  因此,对中国来讲这个行业是个典型的“两头在外”的行业。最成熟的电池制造,在苏州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集群,而且领军企业基本上已经在2007年完成了海外上市的资本运作。并且这些企业的产品90%以上是出口到海外。
  硅原料的应用可以占到电池成本的70%。而高纯度晶体硅的供应基本上处于国际7大厂家的垄断之中,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以及挪威等国家。如美国的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Co.,MEMCElectronic Materials;挪威的公司Renewable Energy Co.等7大厂家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95%以上。
  下游的光伏产业则处于刚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可称雄的企业。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300 多家太阳能电池厂家,但是国内大多数厂商都只是购买电池芯片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且产品品种单一。
  目前,各光伏企业纷纷在打通产业链上发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从先入行的到后进者,纷纷踏进了“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模式。

为什么企业无比热衷垂直的产业链?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曾这样公开表示,“谁能做到低成本,谁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310368)。低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效率、管理等各方面,垂直一体化战略是低成本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任何产业都有“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差别,而企业也面临着在这两方面的选择。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认为,市场分工和全产业链各有各的好处。“但是从产业发展的成熟化来讲,分工是趋势,比如说德国,但是在中国,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他意味深长地说。
  另一名长期观察此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一体化还是专业化,都有生存的空间。但是长期发展来讲,与半导体行业类似,这是一个高度关注成本的行业,会必致分工明确”。

结束时间: 2010-6-19 17:22

正方观点 (1)

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是趋势

VS
反方观点 (5)

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各工序专业化

辩手:2 ( 加入 )
 
辩手:4 ( 加入 )
发表于 2010-5-22 16:31:37 | 查看全部
从别的行业经验来看,专业化必定是个趋势;以便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
光伏行业所谓的一体化形成,各家都想做成产业链,也是有成因的:一度拥硅为王。
相信市场逆转后,专业化的优势会逐渐显现;
发表于 2010-6-2 10:34:52 | 查看全部
专业化,利国利民.
放入最后的系统应用中整合,应用利润率最高
发表于 2010-6-2 13:01:38 | 查看全部
"我们只炼硅,所以我们更专业"
发表于 2010-6-7 22:47:44 | 查看全部
垂直一体化是一个制造壁垒的好办法

但是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这个行业有什么壁垒的,技术吗?现在除了硅料

没有

因为硅料为壁垒(限制),才导致垂直一体化的现象得以发生

非正常产业化现象,在别的成熟行业,也没有成功案例,教训到不少,相信必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