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4|回复: 4

太阳能电池:谁是非主流

发表于 2010-12-8 21:05: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两年前,国际硅料供不应求,一度被炒至500美元/公斤,这对晶硅电池生产企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趁势兴起。  今天,晶硅的价格经历了冲高回落,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却迟迟难有突破,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再一次狼烟四起。

 谁将是未来市场的主宰?这场争斗仍在继续。

自2005年起,全球晶硅的价格开始疯长,将很多光伏企业逼到了死角。原材料成本的压力,成为众多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V" r2 _6 O( K
  由于其成本仅相当于晶硅电池的一半,薄膜电池深受众多电池商青睐,在全球范围内趁机引起了一轮“攻城略地”的投资潮,业界也一度兴起薄膜电池将最终取代晶硅电池的说法。

  据北方微电子公司光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王宝全介绍,很多大型晶硅电池企业要买硅料,必须打过去几个亿来锁定硅料,这对于企业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国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先后投身到投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新奥等多家企业都从国外购买薄膜电池设备,设立了薄膜电池生产线。

  然而,薄膜电池的发展势头在2008年晶硅价格出现连续大幅跳水时遭到重创。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价格开始暴跌,从最高的每公斤500美元左右,跌到谷底的30美元左右,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在每公斤60美元左右。7 M/ B6 ?& d4 ~2 K- }
  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晶硅价格从500美元/公斤跌到了40多美元/公斤。0 S4 }2 N. _: F9 V# k! f" @9 Q; F  W
  随着晶硅价格连创新低,晶硅电池成本也大幅下降,薄膜电池由此失去了成本优势,不少薄膜电池生产企业的订单量也受到较大冲击,我国不少光伏企业扩张薄膜电池生产线的计划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搁浅。

  今年11月初,无锡尚德在上海新的晶硅电池生产厂正式投产,而这一工厂正是由建设中的薄膜电池厂转型而来。尚德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对此的解释是,薄膜电池因为转化效率太低,不具备竞争性。4 {0 X0 N9 n0 V$ m2 x6 ?
  这与英利集团不谋而合。英利集团总经理王向东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晶硅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薄膜电池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寿命短。因此,“英利集团十年内不想做薄膜太阳能。”王向东称。3 F& F/ H# R9 \6 B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南北双雄”,他们不约而同地放弃继续在薄膜电池领域的努力,这是否预示着太阳能电池发展方向上的重大转折?  
发表于 2010-12-12 14:35:31 | 查看全部
非主流?不至于吧
发表于 2011-5-20 21:49:06 | 查看全部
太花哨了,给主流都用上了。我也SM 一下了
发表于 2011-5-21 18:54:07 | 查看全部
确实作为大规模应用来说,薄膜电池的优势并不明显;虽然本人就在薄膜电池领域,而且是特别冷门的柔性薄膜电池
发表于 2011-5-21 20:31:56 | 查看全部
本人认为要正确看待,各有千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