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7|回复: 4

我也来说两句中小光伏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

发表于 2011-7-6 09:35: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目前中小企业正在经历这个行业最困难的洗牌阶段,可以明确的是,一定有很多企业在这一轮洗牌中倒下。个人认为倒下的企业往往有这么一些特征,如果您的企业也具备这些特征,就该注意了。1.没有太多的行业经验。赶在这两年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匆忙投产,没有时间将管理整合规范就迎接洗牌,导致原先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模式无法支撑企业度过这个难关。2.没有自己掌握的细分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能正常开工,但行情不好的时候抓不住自己的细分市场,留不住客户。3.决策重大失误。08年危机的时候也有一批囤料的企业由于决策失误倒在了市场爆发的前夜,这次危机比08年来的更猛烈,相信也不乏此类企业。当然,这次倒下未必是囤料,也许是未经过市场分析或者是未经过技术验证而盲目上项目之类的重大错误。4.不重视人材。困难时期不少中小企业的老板往往过于关注定单而忽视人材,经常导致关键人材的批量流失,最终企业因此付出的代价也许就是被无情的清洗出局。
  那么既然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要被清洗出局,作为中小企业就必须思考自己所处的局面。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主流的大组件市场几乎向中小企业关闭了,因为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很难打通上下全产业链,和大企业相比势必缺少成本优势。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报价很低,但同行都清楚,这无非是牺牲质量换来的成本压缩而已,而这绝非长久之计。大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在困难时期都可以控制的比中小企业低很多。(这个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分析就得出结论。采购成本根本不用算,供应商一定愿意以低价卖给采购量又大又有保证的大企业,而不愿意以同样的价格卖给中小企业,因为总利润,服务成本一对比就明白了。管理成本也是一样,大企业有规模效应,管理成本一定会比小企业低,当然前提是相同的管理水平下,不少中小企业精简了质量控制,生产流程等环节来压缩,算下来好象是管理成本很低,但实际管理水平差距那是一个天一个地,不在同一水平上我想就不用去比了吧。运营成本也是相同的道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都是维护10个客户,大企业的大客户维护成本摊到每一瓦上才多少,小企业的维护成本怎么算也应该会高出一大截。)那么既然成本上失利,中小企业就应该在其他方面超越大企业,才能在细分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从产品上看,大企业几乎不生产小组件,这块细分市场绝对是小企业的天下,那么怎么从这个市场中立足,应该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从服务上看,大企业对中小客户的服务绝对不可能到位,而一些中小客户最看中的是服务,那么这个细分市场就有中小企业操作的空间了。从产业链上看,大部分大企业在终端的小型应用产品方面的开发几乎为零,这一块细分市场的蛋糕也不小,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也不妨考虑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避开大组件销售的主战场,转战这个细分市场,也能收获很好的战果。
  说完了这些看似有道理的战略,再说说最关键的一点内容,那就是质量控制。本人就是做组件质量控制的,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给我的体会是,中国企业的质量控制已经远远的拉在了日本和德国的后面了。质量不是做不好,而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中国的组件价格虽然远远低于日本和欧洲的产品,但声誉远远落在了他们的后面。败坏声誉很容易,但重新建立这个信用却很难很难。目前为什么主流大组件市场正在向中小企业关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质量没有保证,缺乏信用保障。而目前大企业正在修复国外客户对他们的质量观点,虽然大企业在质量方面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但是很值得的。至少可以看见的是,当行业景气逐渐恢复的过程中,首先一定是大企业先受益,然后产能无法达到市场需求时才轮到中小企业沾光。那么作为中小企业在洗牌的过程中千万不可过于牺牲质量来追求低价,否则一定是害人害己。当细分市场也用脚对中小企业投票之后,这个行业就会变成大企业的天下,再无中小企业的立足之地。
  此外我并不完全认同庄英宏写的三点办法。第一点消极等待显然不是办法,结果只是坐以待毙,市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别人在进步。第二点求代工定单确实是个权益之计,能暂解燃眉之急,但问题是:1.代工定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到的。2.即使接到了,恐怕利润也微乎其微甚至负利润了,只能缓解一时开工不足罢了。3.即使确实有合理的利润,恐怕也不是正常的状态,发单公司不太会容忍将肥肉长期放到别人嘴里。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将肥肉收到自己囊中。所以恐怕也不能将代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依赖。上海太阳能科技代工SHARP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通过代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磨练自己的生产队伍倒不失一个好途径。第三点积极囤货本人实在不敢苟同。目前确实很多消息都说价格已到谷底,但真的已经到了么?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吧。即使确实因为通货膨胀、市场回暖等因素在接下来几个月内价格有所回升,我认为恐怕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价格最终还是由供需决定的,而目前的供需矛盾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在需求没有明确爆发的前提下,不经过惨烈血腥的淘汰,价格不可能恢复到让大家满意的地步。当然,有实力的老板也可以赌一把,通货膨胀是已经可以预期的事实,那么囤实物通常保证自己资产不快速贬值的好方法。只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如果要赌,也未必一定要赌组件,投资黄金、白银等资源类实物也有同样效果。
  当然,以上所写只是一点个人愚见,难登大雅,闲暇之余搏各同行一笑。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质量,毕竟本人是做质量控制的。这些年发展下来中国光伏的产能是越来越大,但是市场信任度却不是同比例增加,而是在减少。如果按这样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出现中国制造的危机。相信谁也不愿意看到今后国外客户只采购国外的品牌,中国的企业只能沦落为替国外品牌代工的地步。那么大企业已经在行动了,作为中小企业你们该怎么办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下载券 +10 +10 收起 理由
apple + 10 + 1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6 14:4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有感。。。赞同。。竞争激烈。。
发表于 2011-7-9 13:17:23 | 查看全部
阅读有感。。。赞同。。
发表于 2011-7-10 22:23:58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goodzm 于 2011-7-10 22:25 编辑

我想,找回中小光伏企业信心的是他们自己,只有抓好质量,市场才会向你开门。
发表于 2011-7-11 07:18:42 | 查看全部
“只有抓好质量...”一针见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