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7-10-23
- 积分
- 398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市场在沉寂中没有爆发,却也没有在沉寂中消亡。Intersolar慕尼黑没有碰到预期的“真命天子”,可能是因为默克尔大妈没有能够跟上“绿色”的潮流,于是乎,大家便把希望寄托在黑大哥奥巴马身上,他和胖胖的布朗大叔一直东西呼应,振兴加州,连教育科研基金都砍了近一半,可见他们对光伏的支持力度有多高!
有旧金山地主之便的Solarbuzz不失时机地在Intersolar北美展开幕之前公布一个数据,在2011-2015年之间,加州已经登记了的电站项目有460多个,占到了全美国的62%,如此一来,光是美国现阶段的项目就已经到了17GW!
看来还是美国的市场大!大家有理由有信心,享受旧金山清凉的海风之余,抓紧时间布置安排国内的员工去搞UL认证。大洋彼岸的忙碌,只有德国人最懂:Centrothermo的技术总监代表德国工业机械制造协会很高兴地宣布他们在2011年时销售额比去年增了85%以上,来自亚洲的订单让大家都来不及做,一不小心,生产任务就已经排到了10个月以后。
这些都是将来战场上的“武器”,而真正的弹药将会来自何处?透过彭博社关于去年可再生能源行业投资的报道可以看出,其实“新能源发展”是对“常规能源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经过计算,光伏行业的组件销售总额其实小于制造过程中各环节价值总额。直接受益的还是协助建常规电厂以及采煤/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设备制造商及其上下游环节。
很难想象Solarbuzz是如何搞到在欧洲的库存情况的,它们前不久的报告说第二季度的库存达到了8.6GW,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如果数据属实,用一个简单的乘法来算的话,积压总量还是比较惊人的:8.6*10E9W * 1.8 USD/W = 154亿美元。(根据PV exchange的报道,上月欧洲组件价格,德国产的组件价格均价为1.55欧元,中国产的组件均价为1.19欧元)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虽然本身产品品质差异并不太多,Q-Cell比其老对头Conergy发挥了更多的优势,大力宣传了他们的“四连冠”组件效率,拉上几个第三方好好宣传了一下。Conergy相比之下就有些逊色了,债务问题让其很难大有突破,前不久拥有其股份的Commerz Bank将其手中股份悉数售出,来自纽约的投资公司接手,针对大项目,肯定接下来又是一次“金融博弈”!
在安装商那里可以卖到和欧洲组件差不多价格的“天合”,最近也是组合拳不断。先是质保期延长,这一次又买了ZEP的授权,推出他们OEM的安装系统。等了三年,终于等到一家中国企业站出来,走这么远!难得啊。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准备赞助“F1方程式赛车”了!而国内一家“日地”公司也赞助了不来梅的足球队,配合英利的足球赞助活动,进一步加深群众印象:光伏还是蛮赚钱的,居然还有钱赞助足球!
相比之下,还是英国政府比较实在:我们没有钱。
一个奥运会,估计把政府都搞得很难受,从哪里去整那么多钱来搞建设?也许可以从“新能源”里面抠点出来?发展光伏,英国除了BP比较善于搞市场营销以外,本土国家似乎产业发展得不怎么好,补贴也是白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意,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太有起色。现政府发展核电的信心一点没有因为日本福岛电站出问题而受挫。指望那边突破的,还是先培养一下他们可能能赚到钱的行业吧。
作者:Solar_cool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