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0|回复: 0

抓内需 促调整 光伏产业剑指平价上网

发表于 2012-3-6 08:34: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面向“十二五”:政策引导+市场机制=资源整合
  怎样让中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不再走脱离国情、脱离市场规律的道路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中国光伏产业应该面对的问题。

  在“‘十二五’面临的形势部分,《规划》明确指出光伏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其他领域如半导体企业等携多种市场资本也将进入光伏行业。在这种形式下,如果控制不当,那么整个产业会碰到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此次《规划》才确立了四大发展基本原则,而前两项原则‘立足统筹规划,坚持扶优扶强’、‘坚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是最为重要的。”孟宪淦说。

  如何理解“统筹规划”、“扶优扶强”?孟宪淦解释道,就是不能再让光伏产业盲目自发地、自由无序地发展,这样超出全世界规模的发展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发展目标”中,《规划》提出了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这就意味着以后的光伏产业的产能发展是必须紧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再是自发自愿的。并且明确给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等扶优扶强的指标。

  “当然,扶优扶强不是说政府直接给钱,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加上市场机制的运作。国家要做的是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或是准入门槛,从而做到扶持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技术,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而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应该由市场机制来完成。”孟宪淦说。

  “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光伏行业监管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完善包括多晶硅材料、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光伏产业对内对外发展的趋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此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经济目标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光伏产业的政策引导已经把发展内需放到国外市场之前,这是以前的相关文件中没有提到的。

  放眼未来:平价上网才是最好的归宿

  对于此次《规划》确立的第二个发展原则“支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则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缺乏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是光伏产业的软肋,我们过去的发展一直是买设备,大量生产,立足于出口。之前很多欧洲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看企业的设备,如果设备不行欧洲买家不会下单,所以中国很多厂家不得不去进口德国、意大利的设备,而忽略了自身的技术创新。所以现在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需要。”孟宪淦说。

  国家扶优扶强、企业技术创新,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发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内需上不去的重要因素就是发电成本太高。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的青海省为例,青海省2011年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是每度0.28元左右,而同年我国制定的光伏上网电价是每度1.15元,这就意味着光伏发电要实现平价上网,国家每度电就必须补贴0.87元,这样的补贴如果一直持续的话,国家花不起,普通居民也用不起。

  所以,此次《规划》专门提出,“光伏发电成本目标”,这一点其实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在这一目标中,提出发电成本到2015年每度电降到8毛钱,“每度电的成本降到0.8元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在用户侧(终端消费者)能平价上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工商用电每度电现已达到1.1元,如果2015年光伏的发电成本只有0.8元,那么光伏发电将产生盈利,在用户侧的一方也不需国家补贴。而到了2020年‘目标’提出,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在‘十二五’期间平均上网电价是0.44元,到了2020年火力发电的电价有可能超过0.6元,所以这个时候光伏发电的成本能降到0.6元,这就意味着在发电站那一侧也不用国家补贴了。所以说整个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平价上网,因为一旦这个产业能够都实现平价上网了,那么企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来发展,这就是《规划》中的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孟宪淦说。

  面向“十二五”:政策引导+市场机制=资源整合

  怎样让中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不再走脱离国情、脱离市场规律的道路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中国光伏产业应该面对的问题。

  在“‘十二五’面临的形势部分,《规划》明确指出光伏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其他领域如半导体企业等携多种市场资本也将进入光伏行业。在这种形式下,如果控制不当,那么整个产业会碰到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此次《规划》才确立了四大发展基本原则,而前两项原则‘立足统筹规划,坚持扶优扶强’、‘坚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是最为重要的。”孟宪淦说。

  如何理解“统筹规划”、“扶优扶强”?孟宪淦解释道,就是不能再让光伏产业盲目自发地、自由无序地发展,这样超出全世界规模的发展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发展目标”中,《规划》提出了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这就意味着以后的光伏产业的产能发展是必须紧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再是自发自愿的。并且明确给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等扶优扶强的指标。

  “当然,扶优扶强不是说政府直接给钱,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加上市场机制的运作。国家要做的是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或是准入门槛,从而做到扶持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技术,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而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应该由市场机制来完成。”孟宪淦说。

  “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光伏行业监管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完善包括多晶硅材料、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光伏产业对内对外发展的趋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此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经济目标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光伏产业的政策引导已经把发展内需放到国外市场之前,这是以前的相关文件中没有提到的。

  放眼未来:平价上网才是最好的归宿

  对于此次《规划》确立的第二个发展原则“支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则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缺乏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是光伏产业的软肋,我们过去的发展一直是买设备,大量生产,立足于出口。之前很多欧洲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看企业的设备,如果设备不行欧洲买家不会下单,所以中国很多厂家不得不去进口德国、意大利的设备,而忽略了自身的技术创新。所以现在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需要。”孟宪淦说。

  国家扶优扶强、企业技术创新,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发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内需上不去的重要因素就是发电成本太高。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的青海省为例,青海省2011年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是每度0.28元左右,而同年我国制定的光伏上网电价是每度1.15元,这就意味着光伏发电要实现平价上网,国家每度电就必须补贴0.87元,这样的补贴如果一直持续的话,国家花不起,普通居民也用不起。

  所以,此次《规划》专门提出,“光伏发电成本目标”,这一点其实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在这一目标中,提出发电成本到2015年每度电降到8毛钱,“每度电的成本降到0.8元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在用户侧(终端消费者)能平价上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工商用电每度电现已达到1.1元,如果2015年光伏的发电成本只有0.8元,那么光伏发电将产生盈利,在用户侧的一方也不需国家补贴。而到了2020年‘目标’提出,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在‘十二五’期间平均上网电价是0.44元,到了2020年火力发电的电价有可能超过0.6元,所以这个时候光伏发电的成本能降到0.6元,这就意味着在发电站那一侧也不用国家补贴了。所以说整个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平价上网,因为一旦这个产业能够都实现平价上网了,那么企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来发展,这就是《规划》中的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孟宪淦说。

来自: 生意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