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7-10-23
- 积分
- 398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走在充满花香溪边小道上,忽见一树白花朵朵,绽放得无比绚丽。走进更闻蜂鸣之声,一树之上,竟密布数百采花授粉之蜂。联想到世界上约60%的果树需要蜜蜂来授粉,突然“顿悟”,为什么这个区域(包括溪边)的果树构成是这样的了。对于光伏行业为什么会有如今之“窘况”,又多了些“自然”的解释——原来蜜蜂是瓶颈!
早在2008年,在西班牙光伏行业还在“大热”的时候,一个德国贸易商对他们的“并网最后期限”的理解就是“只有那么多人,让他们怎么安装啊,不用急!”
蜜蜂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七八个星期,那些果树们开花的时间必然要“错开”。所以才有“樱桃,苹果,杏,李,梨”等先后不同的花期。
光伏又何尝不是?缺货的环节有过多少?电池片,硅片,逆变器,EVA等等不同时期的“紧俏”货在不同的时期影响着这个行业,却没有“法则”来协调。毕竟光伏是个新兴产业,不如蜜蜂这亿万年的“自然协调者”来得长久。
不过现代的人敢于挑战极限,至少言语上如此。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飚了,说要搞“光子大变换”,要把两个不太吸光的红光子变成一个能吸光并转换成电能的黄光子。口号是低成本实现40%以上的转换率。看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而德国柏林的一个研究所居然也在后面“起哄”说是合作。不知道是不是拜2011年德国光伏设备业产值达到历史新高所赐?大家都急于做点什么。
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大机构也都使出浑身解术,着急预测接下来几年太阳能的“火爆将来”。麦肯锡说到2020年,即便没有财务补贴,光伏电站的成本也将下降到和常规电力成本可以抗衡的水平。由此推论,8年之内,装机容量将可以再增500GW。彭博社,环球时报的爆料合作伙伴,则宣称巴西要上30万个屋顶项目。名气不如麦肯锡,彭博社的Solarbuzz则打起了螳螂拳,说2013年到2016年间需求将急剧反弹。
大的媒体这么说,大的企业是怎么做的呢?当了好几年老大的First Solar裁起人来也是大刀阔斧,以千计数。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这次因为土人的流失,也许房租价格都会发生变化了。REC的改革搞得早,如今关闭了最后一家硅厂以后,开始赚钱了!LDK成功收购德国企业,产品线得到拓展,却离BenQ更近了。
倒是跨行业的GE,MW及的逆变器在德国伙伴的“适应性帮助”下,通过了TUV Nord的认证,希望能赶个晚集…
欧洲毕竟是欧洲,向起自己人来,欧亚都是外人了,这不,法国正酝酿“Made in EU”额外再加10%补贴呢…
来自:Solar_cooling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