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12-6-28
- 积分
- 1053
- 阅读权限
- 30
- 精华
|
获悉,“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
这个出人意料的数字,让目前陷入困境的诸多国内光伏企业感到惊喜。最早,决策层曾考虑将这一目标定为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8日的一场讨论中,再度上调至15GW;前不久,数字定格在21GW,是最早版本的4倍多。
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6月28日对本报表示,作为《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指标,21GW不会再有变化了,规划也即将印发。
尽管比业内预测的指标已经高出不少,但这位国家能源局官员仍然觉得“这个目标还是定得有点低”。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省一年上0.1GW到0.2GW,全国一年增加的可能就是3GW到6GW。“这样看,21GW也不是很大。”而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则表示,“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会超过 3000万千瓦。”这两位官员都希望,通过对光伏产业的不断鼓励,可以最终带动中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变革。
保守?
“21GW还是保守。因为国内的光伏产品成本下降的步伐非常快。现在卖到国外的大概是在7美分/瓦,再过两三年成本肯定会降至四五美分每瓦,甚至更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说。
中能硅业是保利协鑫旗下主要生产多晶硅的子公司。而保利协鑫则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商。该公司的多晶硅和硅片定价向来具有标杆作用。
今年一季度,保利协鑫对外宣布,该公司希望在今年二季度末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每公斤18.5美元以下,目标硅片加工成本在每瓦0.13美元以下。
吕锦标表示,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渐下降,光伏发电正在逐步走向平价。
据透露,五年中新增的21GW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金太阳示范工程”两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3.6GW的光伏发电总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0.2GW左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日前曾在一公开场合称,“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分布式一项就将超过10GW。”
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表示,鼓励发展分布式电站,可以避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扩容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并网难问题。
从地域上看,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的部分省市,而这一地区也是中国光伏制造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比之下,发展集中式发电的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尽管光伏电站遍地开花,但是真正并网交易的项目并不多。
国家能源局官员说,“规划要鼓励的是大城市用户,多鼓励一些与用户相结合的项目,希望允许一些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的甚至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易。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两年这个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而目前在东部的一些地方,实际上最终用户端的电价已经接近1块钱一度。就价格上来说,已经快达到一个临界点了。”
信号
乍看起来,政府此次如此鲜明的鼓励态度,与此前的相关调控政策有些“相悖”。自2009年以来,多晶硅被国务院划为“两高一资”行业,此后部分光伏产品的出口,也因“光伏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紧缺能源”受到限制,而国家发改委也收紧了对新上光伏项目的审批。
吕锦标说,中国一直是光伏的生产大国,却不是应用大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在光伏应用领域还差得很远。此次主管部门调整规划目标,主要考虑是希望刺激国内光伏应用领域的发展。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国。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据称,在当时一些企业一天纯利润就可以达到60万。如果按照一个规模为25MW的企业,用国产的设备大约需要投资6000万来计算,只需要100天就可以收回成本。
不过,光伏行业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遭遇寒冬。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30%大幅减产;多家多晶硅企业减产、停产或破产。这一情况一直蔓延至今。而整个国际市场也一片惨淡。
今年一季度,国内多数光伏企业均继续亏损。其中,光伏巨头赛维LDK亏损达到1.85亿美元;无锡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