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5|回复: 0

光伏产业:“退市警告”的警告

发表于 2012-11-26 08:27: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最近,江西赛维甚至包括昔日行业老大无锡尚德等4家光伏企业因股价过低,先后收到美国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其所谓的“理由”是否合理,在此暂且不论。面对“退市警告”,我们也应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认真反思。

  前几年,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大力推动下,中国光伏产业依靠原材料、市嘲两头在外”模式,快速壮大,产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风云多变,随着产能一再扩大,产业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主要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空间被不断打压,利润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高达90%左右。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这样极其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出现众多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光伏产业的危机,就是过度依赖外需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这种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爆发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东南沿海大量“三来一补”的“贴牌”工厂被国际市场的突变打个措手不及,不少企业倒闭关门,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光伏产业是公认的新兴产业,光伏发电也是举世认可的清洁能源,但光伏企业的发展走的还是“三来一补”企业的这条老路,也是把自己的命脉寄托于国际市常

  “退市警告”警告我们,无论是“三来一补”的“贴牌”工厂,还是“两头在外”的光伏企业,都是依托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等发展起来的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这种发展模式下,国内产业只能看国外市场的“脸色”行事,只要国际市场一疲软,整个行业就陷入困境。

  有产能必须要有市场,否则就只能关门。我国光伏产能向哪里去找市场?结论是:开发国内光伏市常以内需为主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壮大的战略基点。从市场规模看,2011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300万千瓦,只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的装机规模。而在新能源应用较早的德国,光伏发电已经达到全国用电量的10%。按10月份全国社会用电量3998亿千瓦时计算,我国光伏发电若达到德国水平,光伏并网电量要达到399亿千瓦时,要贡献这么多的电量,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增长空间巨大。而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看,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也十分符合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那么,为什么广阔的国内市场未被开发?主要原因是国内光伏发电成本高,难以取得并网配额。国内市场因没有并网配额,光伏发电只赔不赚,只好在国外找市常可见,破解光伏并网难题,是培育国内光伏市场的必须,也是解决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前些年,国内许多地方都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将其定为支柱产业,制定了规模可观的发展规划,但无一例外地都忽视了国内光伏发电的并网配额问题。值得高兴的是,近两月来,随着《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和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相关办法相继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都把解决这一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已现曙光。

      来自: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