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9-5
- 积分
- 35209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1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中国商务部对产自美国、韩国及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时间已经落定,初裁结果将于2月20日正式出炉。
据报道,2012年11月27日商务部对上述三个区域进口的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调查,但企业发现德国瓦克等厂商仍突击进口,为此有多晶硅企业将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对这部分突击进口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举措。
多晶硅“双反”申诉由中国国内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HKG:3800)、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NYSE:LDK)、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NYSE:DQ)。
根据提起“双反”申诉企业提交的意见,上述企业期望在最终的裁决中,商务部能对以上三个区域多晶硅厂商裁定征收40%-50%的惩罚性关税。在多晶硅企业高管看来,相对于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厂商征收最高达249.96%的惩罚性关税,40%-50%的额度处于合理区间,目的是杜绝低价倾销。
报道特别提到此次受“双反”调查影响最大的公司瓦克(Wacker Chemie,ETR:WCH),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发起对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双反”后,以瓦克公司为首的多晶硅硅料进口倾销力度更大,市场份额占到70%以上。据透露,瓦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多晶硅价格已达到16.4美元/千克,除此之外,其还在中国扶持了若干代理公司,持续进口低价多晶硅。
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注意,他们建言商务部同海关、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加快中国对美韩、欧盟多晶硅的‘双反’进程,对德国瓦克公司和国内多晶硅的进口代理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对不规范的进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目前建议书已草拟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多晶硅“双反”的结果将对下游光伏企业产生有利影响,报道称,目前瓦克等大厂多晶硅进入中国市场约30%是40-60美元/公斤不等的长单交易,其他70%是现货,中国多晶硅双反裁定后,可以将中国光伏下游企业的大厂长单打掉。
“国内多晶硅双反征税之后,如果当初在签订长单时没有特别的约定,在目前遇到高额双反征税时,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可以不可抗力解除长单。”企业高管表示。
依照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在多晶硅价格回到20美元/公斤时,中国四家全球前十大多晶硅企业可充足供应,全年供应9-10万吨;恢复到25美元时部分中小企业及上下游配套的多晶硅企业,如青海亚洲硅业、四川瑞能、天威硅业、宜昌南玻等大约10家企业开足产能可提供约3-4万吨供应量。
上述高管说,再加上一部分进口,足以在合理价格下保证原料供应。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年消耗多晶硅不会超过15万吨。
来自:PV-Te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