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8|回复: 0

天威新能源“买货买成大股东”

发表于 2013-4-9 08:51: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天威新能源收购Hoku本身就是一个“并非自愿的收购”。

  Hoku成立于2001年,拥有Hoku材料和Hoku太阳能两全资子公司。2005年8月,Hoku在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5月,该公司开始在爱达荷州投资建设年产4000吨电子级多晶硅工厂,在工厂筹建阶段就签署了约19亿美元的生产订单。

  “这要回溯到2006年、2007年,那时由于硅料非常紧缺,国内的光伏企业很难买到,Hoku号称自己能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做出来非常便宜,又称2008年就能投产。所以好多中国企业都去购买他们的硅料,还付了大笔订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回忆道。

  2008年,随着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多晶硅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8年初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

  中国光伏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货源以及规避原材料涨价风险,普遍与上游厂商签订长单。因此,在2008年上半年,天威新能源在Hoku生产线还没建好的情况下,就与Hoku签订了两个为期十年的合同,总货款分别为2.84亿美元和2.27亿美元。截至2009年初,天威新能源向Hoku支付了包括订金在内的预付款7900万美元。

  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天威新能源与Hoku的合作关系。2009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暴跌,一路下滑至2010年4月的最低点50美元/公斤。

  上述分析师介绍称:“Hoku使用长单订金支撑多晶硅厂建设的商业模式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极差。因此Hoku在工厂迟迟未能建成的情况下,就跟已经付了订金的中国企业商量,还不起订金,只能将债务转换成股权。其他企业都退出了,只有天威新能源留下来,可以说是"买货买成了股东"。因此天威新能源对Hoku的收购并不是主动的。”

  与天威新能源签订供货合同的同期,无锡尚德、江苏林洋、江西晶科、上海艾力克新能源等都与Hoku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多晶硅长期采购合同。其中,江西晶科的采购金额达2.98亿美元,无锡尚德的采购金额更高达6.78亿美元。

  尽管订单充沛,但Hoku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2006财年,Hoku净亏损134.4万美元。2009和2010财年,Hoku的净亏损分别为260万美元和410万美元。2011财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Hoku净亏损3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30万美元。

  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Hoku的亏损更加严重。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净亏损1020万美元。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净亏损790万美元。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净亏损1060万美元。2012年7月,Hoku宣布自愿从纳斯达克退市。

  中投顾问研究员沈宏文认为,Hoku营收状况不甚理想,债务负担过重,勉强维持经营势必会使天威新能源增加更多的支出,关停Hoku也是天威新能源作出的无奈之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