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注册邀请码
卡密充值
首页
头条
社区
BBS
选型手册
培训
会展
登录
立即注册
阳匠网丨社区
»
社区
›
【分类信息】
›
【光伏点评-政策行情】
›
光伏装机35GW是2.0版四万亿 将引发三大后遗症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5
|
回复:
1
光伏装机35GW是2.0版四万亿 将引发三大后遗症
apple
apple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08-9-5
积分
35203
阅读权限
200
精华
发表于 2013-7-24 08:36:19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事件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国务院于2008年11月5日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两年内投资额度超过4万亿。4万亿,使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度过了难关,但4万亿导致了一系列后遗症包括通货膨胀、房价上涨,低效投资、资源浪费,产能过剩、转型困难等,这些后遗症在今天集中发酵,让人不得不深思。
事件二: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多次调整,先后从最早时候的5GW一路上调至10GW和15GW,再上调至21GW,直至最近发布的35GW。
事件对比:4万亿和35GW有很多共同之处,笔者甚至把35GW看作是光伏行业的4万亿刺激计划。4万亿出台的背景是经济面临严重衰退,政府盲目刺激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把困难留给了下一届执政群体。35GW的出台也是如此,政府多次提高“十二五”光伏装机目标可以说毫无市场规律可言,就是单纯的扩内需,消化产能。当经济再次陷入困境之时,政府不可能再拿出4万亿来刺激,当35GW的装机目标完成后,国家还会大量拨款,再创造一个35GW的神话吗?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会。
35GW,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底,中国光伏年度装机量可达到10GW,完全可以填补出口下滑造成的空白,人为替中国光伏企业创造了一个平台。人们不禁要闻,有了刺激经济的前车之鉴,35GW的内需会让企业度过当前难关,又会为三年之后的中国光伏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呢?
后遗症一:“十二五”后产能有增无减,巨大产能还成问题
35GW目标的出台完全是为扶持光伏产业,消化现有产能,以国家近乎不计后果、大量耗费国家财政为前提,或许会让死气沉沉的光伏企业过上几年好日子。纵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装机大国,哪个国家可以在7~10GW的装机水平下保持3年以上,大都是昙花一现,因为补贴需求过大而终止。
35GW,中国政府近乎用药物延续光伏生命,却会给本就投机心理极强的中国光伏企业发出严重的错误信号,谁还会愿意退出光伏市场呢?光伏行业最重要的是兼并重组,有一批企业必须要淘汰,该死的死,不是用需求来为频临倒塌的企业创造生存空间。虽然国务院在提高装机量的同时,提高了新上马光伏项目的转换效率和能耗门槛,但笔者可以肯定的讲,“十二五”后的光伏产能一定会有增无减,至少会维持在现有水平。行业洗牌已经走到极限,萎靡时期尚无大破,国内进入每年10GW的装机高峰期,产能又怎可迎来大撤退。
届时,光伏行业的发展会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光伏装机成本取得突破,加之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可行,国家或下调补贴幅度,在“十三五”期间制定更高的装机目标。第二,光伏装机成本下降缓慢,分布式发电在此成本下竞争力仍偏弱,还需要国家巨额补贴才能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
恐怕行业人士心知肚明,第二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非常大,届时行业在低补贴和市场化前提下仍难有大发展,要么国家选择继续刺激,要么光伏行业将重回今天的局面。总之,行业走出困境要么“大进”,要么“大退”,产能退不了,需求就必须前进且具备可持续性。
后遗症二:企业要下游要利润,技术创新沦为二线
经过近三年的恶性竞争,组件环节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大量电池组件企业将业务转型的方向瞄向了电站,单一的电池组件制造商几乎不复存在。电池组件企业转而向电站要利润,其更看重的是电站带来的收益和消耗的产能,而不再单纯依赖出售组件或电池片获利,则这一环节上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的精力和积极性就变小了。
众多电池、组件企业的电站储备都非常丰富,只等政策明晰后大建特建,随着补贴和并网问题的解决以及国家35GW既定目标的出台,电池组件企业重心偏移是早晚的事情。部分专家认为,35GW成企业之美,企业向下游要利润,技术创新或沦为二线。中国光伏行业真正实现市场化,需要企业在技术方面下工夫,向成本要效益。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博士在2013SNEC期间曾表示,最近几年光伏成本的下降更多是恶性竞争的结果,技术贡献其实非常小。
光伏行业的未来绝对在于技术创新,而非简单的去摸索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立必须以成本为基础,才能使得业主、电网企业、光伏企业全线受益。况且,在高补贴下,国家设立示范区域来摸索光伏商业模式,就不宜规模过大,年度10GW的装机量只会“宠坏”企业,对企业自己独立生存能力不利。
后遗症三:电站也会存在泡沫
电站投资回报率在整个行业目前看是最高的,但当大量企业涌入时,行业的盈利能力会大大折扣,需警惕风险和泡沫。光伏电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跟风现象,做逆变器、做电池片、做组件、做支架的都开始建设光伏电站,这片蓝海恐怕就会变色。
电站建设需要更多的配套设备(逆变器、电缆、边框等),这些也需要不少的投入,而电站的回收期比较长,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前期理性而准确的预估,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新倒闭的风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表示:“如果整个行业都盲目转投光伏电站领域,那么未来的道路不一定平坦,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
来自:solarF
中国经济
,
中国光伏
,
国务院
,
光伏产业
,
扩大内需
回复
举报
相关帖子
•
全球和中国光伏制造业现状与发展经验介绍
•
承装类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申请条件放宽
•
城市应用分布式光伏的挑战
•
光伏电站电气系统解决方案
•
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
某渔业光伏产业园一期50MW项目环境影响报批稿
•
光伏案例分析
•
某铝业公司699.6kW光伏发电项目
•
宿迁市泗洪县4.3MW+4.8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wsy_2001_at
wsy_2001_at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3-5-29
积分
108
阅读权限
10
精华
发表于 2013-7-24 09:28:44
|
查看全部
拭目以待我国新政策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